湖南临澧葬丧习俗(2)

花开

十、解结

旧时,人们不仅相信人死后其灵魂不灭,并可以转世。但如果罪孽深重,就要下十八层地狱,永不得超脱。因此,生者要替亡者受过以解除亡者的罪孽。解结之意即在于此。

首先,道士要历数死者在生之时养儿育女的艰辛,以激发对亡者的无比思念,而后又要历数亡者生前所犯下的罪过,这些罪过都要子孙承受,以报其养育之恩。

解结这一法事也在出殡头晚进行。这时,满堂儿孙都要跪于堂前,脆的顺序又有主孝与副孝、内亲与外戚之分,主孝是指儿、孙;副孝指侄、媳;内亲是指与亡者同姓的人,外亲自然是指其它姓氏的人。

解结的形式是道士手持一杆无花的秤,一边唱悲凄凄的这歌,一边将一张张纸钱挂在秤构上,依次将纸钱递给孝子,孝子取下纸钱后再把真钱放进秤盘子里,这样,这些钱全部由道土收归己有。少时收几十,多时收几百不等。解结这一法事虽是迷信,但道士所唱的道歌,可是劝人向善的。

十一、出殡

出殡是把棺木送往选好的墓地。旧时出殡极为隆重,官宦人家互相攀比,大户富主相互仿效,只是各自形式有所区别。出殡的程序大体是辞灵、出小葬、出大葬、路祭、下土等。

一是选好基地。选墓地是在出殡前一天或是前几天进行。有的甚至在生时便请“阴阳先生”选看风水,选好墓地。选墓地是孝子和阴阳先生或者是道士去选。大多的墓地选在祖坟旁,夫妻可以并排葬,男左女右;子孙可以葬在父母坟墓的前后,称之日“抱子葬”和“背子葬”;产难死(女人在生孩子时死)和凶死的人不得“归祖”,即进入祖坟。阴阳先生看风水墓地时要用罗盘。按阴阳八卦之说选择风水宝地,阴阳是一种迷信职业,其实,墓地的好坏只要向阳背风干燥即可。

二是扎岁球。岁球是出殡时用竹竿举着的一种纸扎的圆形花朵,死者多少岁就扎多少朵,一串一串非常好看。

三是请龙杠。龙杠又称“太平床”,旧时人死后出殡有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三十六人抬的。太平床一般要十六人抬。出殡的头一天,孝子要去请龙杠,抬丧(抬棺材的)又叫“扶重的人”可以由龙杠老板组织,也可以死者家里去请,孝子来取龙杠时,龙杠老板必须来死者家一趟,约好出殡的具体时间及龙杠的租金。并在死者家里吃一顿饭。第二天出殡前扶重的人必须按时到齐,吃饭喝酒,每人一条毛巾、一包烟、一双鞋,有的有钱的户主还可以给红包。

出殡的日期必须先由道士算定,如果亡者逢凶煞,不能人土,还要将棺材放在家里等可以安葬了才能人土。合口、新安一带的人死后,如果是日期不遇,还须将棺材抬到墓地边放着,四周用砖垒起,有时要待两三年后才能深葬。

出殡前道士要进行辞灵,辞灵是标志一场法事已经完毕,向菩萨和亡者灵魂告别,之后将悬挂在灵堂上的菩萨帐幡全部降掉,作好出殡的准备。

出小葬 出小葬是将棺材从屋内抬在屋外的太平床上,由出殡扶重的人扎龙杠。扎龙杠就是用绳索将棺材紧紧捆住。棺材出屋时,由八个人抬出,抬的人还在棺材上拍一掌,呐一声喊,以避邪气。 棺材一出屋,众孝子要齐齐跪在棺材前。

出大葬 出大葬是抬棺材上路。这时棺材上放了一个大大的形似小轿的笼子,名叫棺罩。由一名主孝子或者孝孙坐在里面,又叫做坐棺罩。一直坐到墓地才能出来。

出殡时队伍必须前后有序。最前一人是一名祭路的。祭路的先要准备一只公鸡,一把刀,当棺材抬起时,把鸡头砍掉,这又叫“开路”。道士还要摔火罐。用一个土罐,罐子里烧一些纸钱,当棺材抬起时,摔碎在地。其意也是驱邪。

在出殡路上祭路的走在最前面,手里提一个装有大米和纸钱的竹篮子。走一段丢一张纸钱,名曰丢“买路钱”。

走在祭路后面的是一名举灵幡的道士,随后是举岁球的,再后面就是抱灵牌的孝子,孝子后面便是龙床。出嫁的女儿、女婿只能走在棺材后面,这叫送葬。住在出殡路两边的人家见出殡的经过,要在门前或者路边烧一堆火,以避邪气;有些与死者家有某些关系的,还可以放一串鞭炮,以送亡者。

“下土” 棺材到了墓地,先由下土的阴阳先生或者道士指挥孝子在选好的墓坑处挖三锄土。孝子先跪在地上,然后举锄挖三下,挖完后将锄头丢在自己背后。挖出的三块士要放在坟头上。

墓坑挖好后,阴阳先生或者是道土要用大米在墓坑内写富贵等字,然后唱下土歌,边唱边抛撒大米,祝子孙兴旺、事业发达。跪在墓坑前的孝子要扯开衣襟接撤来的大米,接得越多越吉利。

“回灵” 下完土,将棺材放人墓坑,这时可由一孝子将亡者灵位捧回家,道士们也敲锣打鼓随孝子回家,将灵供在堂屋里,这又叫回灵。当天晚上孝子要给墓地送亮,就是在死者坟头点一盏油灯。还要用稻草扎成一个长长的草把,围着坟烧,以防孤魂野鬼来侵拢。

十二、“五七”

旧丧俗吊唁仪式中有祭七的习俗。按农历推,如果人死时七七四十九日内不逢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日子,那么说明死者罪孽深重,子孙要代为受过,讨米三日,又叫讨孝米。孝子讨孝米时,全身披麻带孝,手拿讨米袋,每到一家便跪在地上,请人家给孝米,这天主人家也特别慷慨,一般都给个一升半升的。

五七是一个重要祭日,五七也就是死者从死时起五七三十五天祭日。这一祭奠俗事起源较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秦可卿死后的“五七”便有详尽描述:“那座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郁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地申章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借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二十众青年尼僧,搭绣衣,吸红鞋,在灵前接弓赌咒,十分热闹……”

近年的“五七”虽不及旧时热闹派场,但也十分好看的。这日,众孝子要再聚一起,请道士超度亡灵,颂忏亡者罪孽。还要为亡者烧“灵屋”。灵屋是花儿匠扎的,根据主人要求,有繁有简,到了下午,要在屋前放一些草,在稻草上放上一扎一扎的纸钱,再把灵屋放在纸钱上,点火之前道士还要作法颂经,之后道士拖一把竹扫帚,围灵屋走一圈,然后点火烧掉。旧时还有为亡者做周年的,但随着葬丧习俗的改革,这些俗事正逐步淡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终将有一天,这些俗事将全部成为过去。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白山
  • 趣闻 书妍
  • 趣闻 树阁君
  • 趣闻 忆莲桑
  • 趣闻 涵亮郎
  • 趣闻 心深似海
  • 趣闻 花袭叶
  • 趣闻 江洁氏
  • 趣闻 苦丁茶
  • 趣闻 培灿子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