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人名
香蝶
布隆迪全称布隆迪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Burundi,法语:République du Burundi,基隆迪语:Republika y'u Burundi)。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637.06万。胡图部族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图西部族13%、特瓦部族2%。法语和基隆迪语为同为官方语言。居民中75%信奉天主教,15%信奉基督教新教,2%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9年,德国征服当地统治已久的王权,将此地列为德属东非的领土,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国联将当时已合并在一起的卢旺达—乌隆地(Ruanda-Urundi)分配给比利时。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59年,乌隆地与卢旺达分开,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同年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Michel MICOMBERO,1940~1983,1966~1976在任总统)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King Ntare V Ndizeye,1947~1972,1966在位),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Jean-Baptiste BAGAZA,1946~ ,1976~1987在任总统)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加扎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pierre BUYOYA,1949~ ,1987~1993在任总统)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同时宣布中止宪法,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同年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布隆迪的人名结构为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但是西方媒体往往喜欢按照欧美人的习惯把名字放在姓氏的前面。现在的布隆迪人已经按照西方人的习俗,把名字放在姓氏的前面,如历史学家奥古斯丁•恩桑泽(英语:Augustin NSANZE,法语:Augustin NSANZE,1953~ )。现代的布隆迪人,一般采用天主教或新教的教名作为个人的名字,而姓氏则多采用本民族语言的词汇,如新闻记者亚历克西斯•辛杜希杰(英语:Alexis SINDUHIJE,法语:Alexis SINDUHIJE,1967~ )的名字“亚历克西斯”(Alexis/ Alexis)是常见的基督教教名,而其姓氏“辛杜希杰”(Sinduhije/ Sinduhije)则是来自基隆迪语词汇。
布隆迪妇女结婚后,并不像法语国家那样需要改姓夫姓,如作家和模特埃丝特•卡马塔瑞(英语:Esther KAMATARI,法语:Esther KAMATARI,1951~ )结婚后并没有改用丈夫的姓氏“吉勒斯”(Gilles/ G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