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月琴(3)

九天雪

彝族月琴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它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

彝族月琴也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喜闻乐见,以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做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有“唱琵琶”或“唱月琴”之说;20世纪50年代后,四川清音不断丰富提高,伴奏乐器还增添了胡琴、碗琴、檀板和竹鼓等。在彝族地区,月琴是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它还为50年代诞生的彝剧伴奏。在广西隆林,苗族常用月琴演奏器乐合奏曲或独奏曲。在素有“音乐之乡”誉称的湖南通道,侗族常用月琴与芦笙等乐器一起合奏。在云南大理,月琴是仅次于白族龙头三弦的弦鸣乐器,还用于白剧伴奏。

彝族月琴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男女青年的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的“跳歌”、“跳坡”等活动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用于传情达意的乐器。弹琴者一人或数人边弹边跳,众人则随后围圈踏节而舞。

由于月琴在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月琴的制作特别注重选料和装饰。月琴先用上好楠木制成,它的顶端雕有含珠龙头,龙头向上高高矗起,龙嘴上挂有龙须并饰以五彩绒球,整个龙头显得特别庄重、峥嵘,龙头下左右各布有两只木刻的调弦在琴腰上,可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根据不同音调的需要,琴弦分为多段,在不同段上可分别弹出由底到高的各种音调,音乐有清脆明亮,有的低沉委婉。月琴琴箱一般呈圆形,也有的呈六角形和梨形,琴箱面板装饰较为华丽,有的雕龙,也有刻凤,还有的是镂空的民族图案,面板中央饰以一面较大的圆镜,面板周围也嵌饰着一些或圆或方的小镜闪闪发光,这与彝族对太阳的崇拜有关。月琴琴腰上设有四弦。整个月琴看上去细咬大肚,做工精美,花样之多,音色之美妙,可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