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艺术(3)

顺慈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是一道闪亮夺目的风景线,美丽的姑娘们在节日里盛装打扮,全身上下用许多的银饰来装饰打扮。

如古老而原始的歌乐舞一样,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苗族银饰与服饰苗族女性的银饰制品种类繁多,从使用部位来划分,可分为头饰、脖饰、手饰、脚饰及衣饰五大类。头饰有银梳、银簪、银角、插花、银雀、耳环、耳柱、凤冠、银沧签等;脖饰有劲圈、压领等;手饰有手镯、戒指;脚饰有脚圈之类;衣饰则有银片、银牌、银沧、响铃、钮扣、腰带链等等。

银饰图案的题材多以苗族人民生活中习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制作内容,也有少量传统民俗戏文、传说人物、场景、山雀、蝴蝶、蜈蚣,田里的鱼虾、田螺,树上的桃子、石榴,门前房后的莲花、菊花、水仙、牡丹,畜圈里的牛、马、鸡、兔,甚至箱子里的古钱、元宝,男人们把玩的唢呐、刀剑等,但凡眼下所见,都成为银匠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题材。

各样组合搭配而成的银饰纹样,在苗家服饰中都表示各种不同的象征意义。蝴蝶、锦鸡、龙、凤纹样与苗族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八仙过海”、“双凤朝阳”、“龙凤呈祥”、“双狮夺宝”等纹样,是按传统民俗的习惯分别表达神通广大、祥瑞喜庆、男女恩爱、发家致富的吉祥涵义。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顺慈
  • 趣闻 弘致
  • 趣闻 长街听风
  • 趣闻 忘年交
  • 趣闻 几缕悲欢
  • 趣闻 落霞飞
  • 趣闻 德馨
  • 趣闻 寒江雪
  • 趣闻 锐意
  • 趣闻 忘年交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