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土家族建筑——巫山石板房
海青郎
石板房体现土家族文化特色。虽然如今已不多见,但在重庆市巫山县的土家族乡,仍能看见一栋栋土墙木楼石板房镶嵌在连绵起伏的大山深处。这些错落有致的石板房,构成了武陵山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也展现了土家族人的住宿习性和文化变迁。
从茅草房到石板房
巫山县土家族的石板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群山起伏、僻静闭塞的巫山红椿、邓家土家族乡,一栋栋土墙木楼石板房,像繁星点缀在山岭的怀抱之中。
这石板房的前身是吊脚茅草房。当地村民结束原始的“刀耕火种”之后,采用当地木材,用山上“牛角筋”及“葛麻藤”依山而建吊脚房,屋顶多用“丝茅草”及“蓼竹子”盖顶。这些不能很好遮风避雨的吊脚茅草房,光线暗,蚊虫多,易患火灾。
此后,聪明的土家人建吊脚楼前都要请风水先生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按正房、厢房、耳房及坐南朝北的要求建房。先是平整场地,按照用地需求,取当地石材请石匠打成条石后下基脚,然后选取优质黄泥土,请两个精壮劳力,用打土墙的杵头一板一板垒成墙体,用椿树、松树等做房梁,用优质木料做檩子,再盖上丝茅草之类的材料,建成土墙木楼茅草房。
这样的房子,条件当然要优于吊脚茅草房。可是,丝茅草经不住风雨的长期侵蚀,容易漏水。细心的村民开始寻找取代杂草盖房的材料。终于,他们发现了十分特殊的石材。厚厚的岩石经过捶打,取出的石材为均匀的薄片,呈暗青色,韧性好,是取代杂草盖房的最佳材料。于是,部分村民开始将圆木砍成方木,然后用锯子锯成木板钉在檩子上,椽子外伸,将精选的薄石板从上至下错落有序地盖在房上,石板房就建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人的石板房便取代了茅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