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20处名胜古迹(2)

易眸落

11、镇宁炮台

为时任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于1917年9月兴筑,次年(1918)七月建成,占地面积约860平方米。炮台为城堡式建筑,由石灰岩、砂岩砌成,直径39米,周长120余米,占地面积860多平方米。设南、北两门。城堡中间为炮台,高 4 .9米,直径 13.4米,周长 42米;炮位直径5.6米,周长17. 5米。解放后,望仙坡辟为公园,炮台经过修整,成为人们游览及俯瞰南宁市区的最佳场所。198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12、新会书院

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坐北朝南,为广东新会县人士集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现址长55米,宽20米,原有三殿两廊一阁,现存三殿两廊,为南宁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新会书院作为南宁市现存的唯一一座清代会馆,见证了前清时期南宁商业的兴旺,以及解放路作为老南宁商业中心的繁荣景象。

13、李萼楼庄园

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将近20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李萼楼的曾祖父李自超。“李萼楼”并非庄园楼名,而是庄园的末代主人,原为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大地主。再者李萼楼又是当地名人,后代对他较为熟悉,加上他对庄园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几座宅屋、花园和碉楼,使庄园更趋恢宏,故后人将庄园称为李萼楼庄园。

14、龙母庙

武鸣县马头镇全曾村庙口屯的大明山“佬仆”庙(即龙母庙、骆越祖母王庙)。“佬仆”庙是环大明山地区历史上最大、最古老的壮族龙母庙,也是广西有文物遗存的最古老的龙母庙之一。所供奉的龙母神,壮语叫“佬仆”。

神像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毁,庙宇建筑在1950年被拆,遗址上只剩下4个唐代的石柱础和散落遍地的唐砖和唐瓦。该庙位于风光奇异的罗波潭边,现存的主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现在的神像是1999年群众自发捐资重塑的。

15、魁星楼

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重建,已有300年历史。该楼坐落在扬美古镇东北面,在一株百年木兰树的绿阴映衬和浓郁的兰花香味的熏染中,魁星楼矗然而立,令人注目。有着悠久岁月的扬美古镇魁星楼,体现出了南宁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南宁保存较好的文化遗产珍藏,1996年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16、黄家老宅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黄家老宅,位于南宁市上尧乡永和村,是南宁市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这座占地3300 平方米的老房子,养育过黄氏家族14代人。黄氏先祖原籍山东,宋时随狄青征讨侬志高而定居南宁。康熙年间,黄氏先人黄明通流落至永和村,在当时南宁望族梁氏府中以放牛为生。明通公养牛时发现放养在永和村的牛生长得特别快,便意识到永和村是块风水宝地,萌生了在此购地置房的念头。于是请来风水先生择吉地盖牛棚养牛,后来通过帮人烧石烧砖自己留下三窑经营,家境始有起色。

黄氏二三代则种菜务农,闲来做点小生意为生。至黄氏第四、第五代,开始利用接近上尧码头(清时南宁陆路不便,水运发达,上尧码头为清代南宁三大码头之一)之地理便利,从事运输木材、油和布匹等商贸生意,很快成为“暴发户”,遂开始在永和村购地置田,在吉地上营造新宅———福田堂(现黄家老宅神厅)。

17、邕宁顶螺山遗址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顶狮山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文物类别为古遗址,位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清水泉与八尺江交汇处三角嘴台地的小山坡上。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隶属邕宁区文体局。遗址位于距蒲庙镇西南三公里的顶蛳山,东面为清水泉下游,西北有邕江支流八尺江,整个遗址呈西南与东北走向,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60米,面积4800平方米,遗址横断面可见40—50cm厚螺壳堆积,采集标本有蚌刀、石斧、夹砂粗陶片及多种兽骨。

该遗址于1994年8月发现,2000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顶蛳山贝丘遗址公布为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考古专家论证,依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把集中分布在南宁及其附近的以贝丘遗址为特征的一类遗址统一命名为“顶蛳山文化”,这是中国原始文化序列中我区第一个被冠以广西地名命名的史前文化。

18、明德街

位于南宁市中心的江北大道上,修建于清朝前。这里曾经热闹非凡,整条街都是青瓦青砖的楼房。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喧嚣早已不再,老建筑大多已被拆除,如今还剩余一两座别致的小楼湮没在高楼大厦之中,成为摄影爱好者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沿着邕江宾馆前行百米,就是明德街的一头,两栋法式风格的小楼便呈现眼前。一处名为旭园,一处为邕宁电报局的旧址。两栋百年建筑物孤零零地矗立于老街之中,在繁华的都市中略显格格不入。

作为旭园的邻居,邕宁电报局旧址更有复古文艺气息:一套五进四井的庭院,黄色的外墙、红色的木门、苍天的古榕,非常典型的法式风格的建筑,将中西结合演绎得恰到好处,兼具南宁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邕宁电报局虽然没有旭园的石拱门,但却有一堵十分文艺的墙。在靠街的一面斑驳土墙上,挂着一块写着“百年电信”、“1884”的木质立体标牌,如果不仔细观察,路过电报局旧址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家文艺书屋,或是小资格调的咖啡厅呢!

19、邓颖超纪念馆里的红色岁月

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和朝阳路交叉路口处,虽处市中心,却显得非常低调。纪念馆里的陈列,不仅回顾了一段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生平,更再现了老南宁的社会景象。因此,邓颖超纪念馆不仅是南宁人缅怀邓颖超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二之选,也是许多老南宁追忆者最爱去的地方。

整个纪念馆共三层,屋内布局对称,大厅左右各为展厅。展厅由序厅、南宁女儿、求知任教、革命征程、建设时期、相濡以沫和走进永远7个部分组成。

怀着崇敬的心情跨进纪念馆大门,走进展厅,便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打动。一楼的主题是“南宁女儿”,是关于邓颖超儿时家中摆设的陈列。展厅中,邓颖超曾用过的木质梳妆台、木桌、床铺等,都安静的摆放在那里,简单而随意,似乎主人只是出门办事未归……

年轻的情侣们还喜欢逛“相濡以沫”展厅,这里展出了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忠贞爱情,以及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情谊,有着历史书中所没有的小温暖。在这里,记录了两个人爱情的酸甜苦辣,玻璃后的每一件信物,似乎都在宣告这段爱情的永恒。

20、粤东会馆:南宁的粤客驿站

粤东会馆位于南宁市壮志路22号,是民国初年南宁最雄伟的会馆建筑。如今,粤东会馆这座历经了上百年风雨的古建筑已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妥善的管理,成为南宁古建筑中的一座老地标建筑。

粤东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活动场所。因为当时旅居南宁的广东商人集资兴建,所以建筑所用的材料极为讲究,多从广东直接运来,施工也十分严格,也多亏了他们当初不辞辛苦的千挑万选,才得以在南宁古建筑史上刻下珍贵的一笔。

粤东会馆整个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前、中、后三大堂为主轴,两侧对称地配以厢房和走廊,在两侧厢房与中间主堂之间,隔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小巷,一般称为“火巷”,总体看起来像个“日”字。中国古建筑群中轴线布局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平面布局的集中表现,一踏入会馆,会给人一种严谨、理性、庄重、和规则的建筑风格特征。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楚君莫
  • 趣闻 山水几程
  • 趣闻 白凡桑
  • 趣闻 好散
  • 趣闻 北嘉郎
  • 趣闻 清墨悲秋
  • 趣闻 阡陌红尘
  • 趣闻 正志
  • 趣闻 寒烟似雪
  • 趣闻 冗词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