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辛店民俗 端午抬龙王过洮河(2)

他很甜

谢绪其人

事实上,人们并不是单纯地抬着金龙爷走。抬着轿子的小伙子们做出各种动作,或表现出金龙爷无边的法力,或者显示出金龙爷的各种喜好。最精彩的一幕在外院中展开,外院就是我们刚刚进来时,有戏台的那个院落。

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在原地回旋,时而向后退却,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轿子也好像在江水中一样,一会儿在浪头上下颠簸,一会儿在漩涡里打转。这种动作当地人称为“扭扭神”,意思是说抬着神像要扭一阵。看完整个仪式后,我发现,尽管小伙子们的动作是随意性的,但实际上却是模仿江水汹涌的景象。

在民间传说中,金龙是一位历史非常久远的神灵。传说中金龙爷最早是轩辕黄帝手下的大将,到了宋元之际,转世为谢绪,隐居在钱塘江边的金龙山,辗转千年修成正果,腾云驾雾来到洮阳,隐居仙境马啣宝山。

实际上,这个真实的人物,人们只不过给他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谢绪此人,史书中有记载,宋元之际,他听到宋室江山不保,便在苕溪投水自尽。明隆庆间,追谥绪为“金龙四大王”。民间传说,谢绪死后,人们设庙祭祀,很有灵验。元末,朱元璋同陈友谅大战,谢绪显灵,朱元璋才反败为胜。故而被封为神。但也有人认为,金龙爷另有其人,辛店的一位老者说,金龙爷名叫薛应龙。具体他是哪里人,为何被这里的人们供奉,就不太清楚了。我想,薛或许就是谢的讹传吧,或许其中还有别的缘故。

在外院展示完后,人们就抬着金龙爷的轿子,扭着、颠簸着穿出小巷,来到了大街上,向洮河边走去。此时,我们才发现这个活动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大街上围观的人群排成了长龙。抬着金龙爷的队伍,前有开道,后有护卫,一路上不少商铺都鸣炮迎接,有些三轮车上还拉着从各个地方请来的神像,共同庆祝这一盛会。

辛店镇到洮河边的路并不远。抬着轿子的小伙子们选择了一条比较宽阔的田间便道,向洮河边而去。田地里的麦苗早已是绿油油的了,走在田埂上的村民们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向洮河边蜿蜒前行。

金龙爷下河的地方选择在辛店镇外的一块宽阔的河滩上。河岸边,早已等待着十几位水性高超的小伙子。他们抬起金龙爷的轿子,便缓缓下水了。这一段洮河,靠着山边流淌,河水的流速比较快。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在河水中出没,展现着他们的水性。金龙爷在水中时沉时浮,在滚滚波浪中,向下游缓缓而去。

在以前,这个活动是要横渡洮河的,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就改成了顺水而下,但整个活动的程式并没改变。

江南遗风

端午这天,不仅是金龙爷的节日,也是周围民众的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购物访友,尽情享受着阳光,女孩子们则毫无顾忌地展现着她们的青春靓丽。喜欢唱花儿的村民,早已在大柳树下拉开了场子,很快歌声便直冲云霄。孩子们显然不满足于花儿,他们沿着河岸追逐水中的金龙爷。

有下水的地方,自然也有上岸的地方。金龙爷上岸的地方选择在下游大约三里处。那儿是个回水湾,水势相对较缓。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上岸后,主持活动的长老们也从岸上赶了过来。长老们祈祷后,看看金龙爷的面孔说,哦,金龙爷没有洗高兴,还要继续洗。于是,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回到上游入水的地方,继续护送着金龙爷在河里游水。

这个活动如今主要流行在辛店及其周边地区,和临洮境内其他地方的端午民俗活动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特点。同甘肃其他地方的端午民俗活动相比,辛店的活动也独具特色。以前,金龙爷在临洮洮河边两岸都有供奉,但保存了抬龙王过洮河这一习俗的只有辛店庙会。

为何这个地方会形成如此独特的一种民俗活动呢?

辛店中学退休教师张军女士,长期研究辛店庙会。她说,明初,明军攻占洮岷地区后,由于这一带人口稀少,防御困难,便从江南迁来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也将家乡信仰、风俗带到了洮河边上。于是,原本在江南民间祭祀的金龙爷,也就到了洮河边上。为了不让后人忘记他们来自江南,这里定居的江南移民们,便流传下来“抬着龙王过洮河”这种活动,以示他们来自江南水乡。

后来我看到了一首谢绪的自悼诗,其中说道:湘水不沉忠义气,淮淝自愧破秦谋。忠义之气,这或许就是端午金龙庙会发端的缘由,也是一直延续五六百年间未曾断过的原因,更是留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深刻烙痕。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他很甜
  • 趣闻 暖午后
  • 趣闻 冬菱酱
  • 趣闻 青城梦远
  • 趣闻 思思
  • 趣闻 过去式
  • 趣闻 金刚
  • 趣闻 春芹氏
  • 趣闻 锐翰氏
  • 趣闻 之芳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