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丧葬风俗—凤支龙脉可堪寻(2)
巧荷
桐油石灰封严实
堂柩和掩殓。亡者长也,在家堂柩三天。早晨出材,当晚必须掩殓。事先备好桐油掺石灰粉和成硬泥状。亲人哀丧,鸣锣放炮,举重人揭开棺盖,孝子把亡者遗容清洗干净。用长纱绳作线,两头掐中棺材的大小横头的中点,再用线段系小钱物,垂吊着,对准亡者鼻尖,叫吊向,使其稳睡在棺的中心。此时,所有吊客包括家人,头顶孝白,排成长串,紧紧环绕灵柩流走一趟,与亡者见最后一面告别。仪毕,棺盖盖严,且将棺盖的一道接触隙缝用桐油石灰泥封得严严实实……
出材。得避开亡者家人,故又叫“偷柩”。视屋路深浅,有明出(天大亮)暗出(摸黑)。八位举重早已备好绳索撬棒,翌晨,准时赶到灵堂,把棺柩捆绑好、撬扎牢,闷声不吭,若有障碍和不妥之处,伸手捣他人一下,打个手势,然后互相瞅一眼,一旦抬起棺,就不再回头望。小心慢步,将棺抬移至按“山人”(土话:看风水的人)指示的方向,落放到事先安排好的两条板凳上。这时,举重们返回洗脸、喝茶、休息。孝子适时赶来,且拿来老钱钵烧纸,插幡(山人用纸剪的花束),静静的候棺守灵。
山人摇铃领路
上山。抬棺赴柩地场,通常叫上山。棺柩在村外旷地静等,孝子守候,家人吊客早餐完毕,一齐走向灵场,准备护送亡灵上山。
山人先生手执摇铃站在棺柩前头,面对众人,八位举重整理捆绑棺材,场面忙碌。一切就绪,且待一令。摇铃“当当”响起,山人哼念——听不清弄不懂——嗯嗯嗷噢……最后“叮叮当当”声停下,示意出发。同时爆竹炸响。亡者直系晚宠,拨插挂幡棍棒,高擎引路;八位举重同时起棺柩,悬空,抄先的那位举重者,一脚踢倒老钱钵,并再给一脚踏破……孝子磕头拜谢举重者。快到柩地场,呐喊声接连不断,最后音落柩到。此时孝子磕头谢孝,吊客一齐揭下头顶孝白,返回休息,留下孝子守候。举重整理柩地,安棺理棚。
上坟,当天傍晚,家人盘端三个祭碗和一饭一酒,带众亲戚及所有吊客前往坟场。妇女抄前,伏柩恸哭。纸烟残灰碎屑腾飞,同时伴随爆竹声声。一会儿纸火灭,爆竹声停息。有时司礼者为给孝子省时方便,在坟场来个磕拜,集体谢孝。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