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下梅村(2)

懵懂时期

下梅村的风水碑

山环水抱聚宝盆, 青龙白虎遥山横。 财源广进流不去, 乡关肘里鸡犬闻。

这是一首描写下梅村风水意象的诗。清嘉庆年间,大学士军机大臣王杰来过下梅,他赞美下梅道:“鸡鸣十里街,日出千鼎烟”。据此可知,清代的下梅已有千户人家了,人口编图已是“万户候”的十分之一了。从白岩岗俯瞰下梅,四面八方向下梅延伸的九座山冈似九条蛟龙,同时潜首下梅村盆地,因此,清代下梅首富邹氏茂章,为了以文韬武略来涵养九只蛟龙,建了文昌阁,藉此锁住蛟龙的灵性,让它接受文昌帝君的教化,让下梅村的后人文运亨通,科第峥嵘。

下梅地形,是武夷山典型的一个小盆地。下梅俗称“锅庄”,意指下梅地形如一口锅,村庄座落其中。下梅村四面山环,一面水抱。四周山麓层叠,内层山峰的海拔平均高度在600多米以上,南面的芦峰海拔高度在900米以上,北面的夏主岭峰也在800米以上。而东面的黄竹岭与西面的后山岭海拔高度只有400米左右。下梅先民为什么要选一个南、北两面高而东、西两面低的盆地作为村落居住地呢?一是勘舆家们考虑到日照因素。东、西方向是太阳升落位置,下梅东、西方向山峰相对低矮,有利长时间日照,最大限度地为村落全方位提供长足的日照。而南、北山峰相对高,有利于减弱秋冬冷空气对流的侵扰。下梅村落中有当溪穿村而过,又有梅溪环绕村庄南北,村庄整体上蕴藏着“山气刚,川气柔”的风水意象,堪称“钟灵毓秀”之地。

乡俗风情

君山与宋徽宗的一道圣旨

也许人们更懂得,名扬天下的洞庭湖中的那座君山,可是下梅的君山却鲜为人知。在下梅南面的君峰半麓,有一块高3米,宽4米左右的形似帽状的巨大岩石,“君山”二字就刻在它的上面。君山石刻,传说是宋朝理学家江贽所勒。

清代学者董天工在《游云窝有感陈司马》一诗中写道的诗句:“谁道遗徽今变迁,幼溪书屋叔圭传”,叔圭是谁?是北宋政和年间下梅村的江贽,号少微先生,字叔圭。据清雍正《崇安县志》载:“北宋政和年间(约1115年),少徽星现,特举遗逸。邑宰亲诣其庐,聘以殊礼,复以诗勉其行,曰:‘带经锄晓碧溪湾,遗逸高名达帝关。不琢鸣驺趋北阙,却随文豹隐南山。身闲懒缀三千履,道在宁须五两纶。奈何少微星已现,丹墀要地久虚班。’贽和诗曰:‘一室萧然傍水湾,自知穷达不相关。钓鱼溪绕黄沙路,种粟原通白马山。有命幸逢天子招,无材休望啬夫纶。佳编劝奖非吾事,已许巢由厕我班’。凡三聘不起,赐号少微先生。立注微坊以旌之。”

江贽这位理学名贤,宋徽宗三聘其入朝均被他拒绝。江贽这位穷究理学的才子,婉言谢绝了朝廷的三次命召,不肯为官,而宁以古代隐士巢父、许由为榜样,隐居南山庐峰。朝廷赐其号为“少微先生”,并令本地县令陈难在江贽的故乡建少微坊坊门。钦差翰林院士苏德舆奉旨旌表先贤江贽,于北宋政和5年(即公元1115年)在下梅立少微坊。

乾隆年间,江氏后人把少微书院坊门移至武夷九曲云窝,取名为“叔圭精舍”。表示对江少微的敬仰。江贽平生不求宦达,长久归隐南山庐峰。由于他平生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德行的修养,后人称君峰的君山一处凹窠为“八行窠”。以赞美江贽的高尚德行。

宋徽宗下诏要请江贽去当侍读,一位普通的乡贤,却能享有一折圣谕的御请,也算是下梅的无限荣光。江贽故居位于下梅北街方家门巷。如今仅剩有门坊一座。少微坊西面有一口“天一井”,体现《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色彩。

祖师桥,行帮业会的舞台

小桥,流水,人家,风雨廊,美人靠,展示出下梅宛若水乡般的风情。但最经典的古建筑是祖师桥。它是下梅清代最具廊桥建筑艺术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祖师桥高30多米,雄踞于梅溪与当溪交汇的水口。1958年修建赤白公路时被拆毁。

祖师桥不在了,可是辉煌的历史还积淀于此。清康熙年间,由20多个行帮业会的工匠们共同捐资修建的下梅祖师桥,成为村民演社戏、行帮业会敬奉祖师爷的公共舞台。

正月初二,下梅街的盐帮要在祖师桥举行管仲会,祭祀祖师爷管仲。

正月十五,茶水帮举办三元会,他们请来戏班,歌舞欢庆,祈求天官赐福。

二月初三日,原在文昌阁(已毁)举行的文昌帝君生日庙会——文昌会,现已并入镇国庙、万寿宫。

下梅街坊的红白纸帮、香烛纸火帮要在祖师桥祭祖师爷文昌帝。

二月十五日,五金帮则在祖师桥上热闹吹打,这是他们在举办老君会。

六月二十三日,街坊肉铺关门歇业了,原来今天是他们祖师爷张飞的祭日,得停业一天,到祖师桥举办王爷会。

六月二十四日,下梅街坊经营水食(餐饮)业主,为了敬重粮食,这天要到祖师桥举办雷祖会,祭他们的祖师爷雷公。

七月十五的上元节,是巫婆游方和尚的聚会日,他们边念咒边在祖师桥边烧路头纸、在桥下放水灯,为村落中不幸丧生者驱鬼送行。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祖师桥最辉煌热闹的日子,人们白天赶会买月饼、莲角,晚上来到桥上参加赏月赛诗会,看戏,一般由村落中最有文化权威的人主持。

九月初七日,是下梅街坊酿酒帮举办杜康会的日子。他们要在祖师桥上祭拜祖师爷杜康。

九月九日重阳节,祖师桥上由各商会、会馆举行同乡拜祖会。如溪畔万寿宫等江西籍人就要将许真君抬到祖师桥上,各义演戏剧一场。然后在望乡亭上放鞭炮,庆祝人在他乡的安宁。

九月十三日,下梅从事厨师的厨倌们,要聚集在祖师桥上祭举办詹皇会。祭祖师詹厨子。据汉史载,詹厨子专为皇帝做御膳,因敢于直谏无盐做不成佳肴,遇皇帝口忌被杀。后皇帝才意识杀错,遂诰封詹厨子为“詹皇”。

十月,又是村野之民举办秋社活动的繁忙日子。

还有一些手艺人的祭祀祖师爷活动,也在祖师桥上举行。刚出师的年轻木工要在祖师桥上与师傅举行拜别仪式,以祭祀祖师爷鲁班。同样,剔头匠教出的徒弟,也要在祖师桥上和师傅拜别,共同叩首祖师爷爱新觉罗。

祖师桥是一座行帮业会祭祖的圣坛,也是一座乡井百姓文化娱乐文化舞台。

茂章伯母的传说

清朝时下梅村大商人邹茂章外出与山西榆次车辋的常氏做生意,他的妻子茂章伯母每天就坐在当溪两边的长凳上,盼望丈夫回来,常常是等到黄昏日落,那夕阳的余辉映照在她的脸上,当溪潺潺流水又倒映着茂章伯母姣好的身姿,显得妩媚,楚楚动人。然而丈夫常因忙于手头商务,误了归期,苦苦等丈夫早归的茂章伯母时常落了空。不甘寂寞的她,却变成了一条鲤鱼,悄悄地从这条当溪游出去。去跟随邹茂章的商船,等邹茂章做完生意回来时,妩媚迷人的茂章伯母又从鲤鱼精还原成富贵女子,斜着美丽的腰肢靠在这风雨栏上,回眸一看,实在美丽。后来人们就把这风雨栏叫做“美人靠”。

不过,茂章伯母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风雨栏成了村民歇息谈天说地的地方,大家有空就到这儿坐坐靠靠,村民们就叫它“每人靠”,你们游客每个人都坐一坐,靠一靠,体验一下鲤鱼精流连过的地方。当溪水比起过去虽然浅了许多,但许多迷人的故事却源远流长,你可以遥想到当年梅溪水运之路的热闹,下梅街市的繁华,也可以感觉出当溪小码头挤满了进进出出的茶商,米贩,生意人,一座座小巧的木拱桥横在当溪上,真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懵懂时期
  • 趣闻 雁菱酱
  • 趣闻 绍博氏
  • 趣闻 颜方休
  • 趣闻 亦玉
  • 趣闻 沛桃郎
  • 趣闻 花落
  • 趣闻 士轩
  • 趣闻 小生活
  • 趣闻 乐英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