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三月三漳涧古庙会(2)
华婉子
三月三庙会相关历史资料:
据悉,农历三月初三是安阳的北关庙会,也就是原来的大生禅寺会,又名大生堂会。因此有“三月三,上北关”的说法,后来因城市发展,会址迁移到了洹水漳涧两岸,在市区规模仅次于正月十六的安阳桥会。大生禅寺原来位于北关外(即今安阳市实验中学西侧,三八岗沃尔玛东北角,这里曾经建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大生禅寺,民间俗称大生堂),素有“鹿苑春晖”的美称。原来的三月三北关庙会的会址,和正月十六安阳桥袁林古庙会仅一路之隔,想来原先的大生禅寺会比起安阳桥袁林古庙会的热闹程度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出实验中学校门口向西50多米,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蔬菜公司,旧时称作蔬菜房。如今她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枕着历史的尘埃,懒散地躺在那里。看着蔬菜房,似乎离鹿苑春晖的那个年代又迈近一大步,当年人头攒动、忙忙碌碌的集市,能否再现鹿苑的片刻光景,这在我们的心头留下一个饱含怜惜与不舍的问号。
继续西行,各种现代商业气息浓厚的楼宇充斥眼球,历史的厚重已荡然无存,其实,这里曾是很多人美好的回忆所在,人民大道与红旗路交叉口,原来的地标性建筑——二旅社就扎根于此,可惜已在2003年拆迁改建。一闪一闪的彩灯不过带走了飞逝岁月里的一瞬,可那一瞬的逝去,却无不让人扼腕,让人伤怀,也让我们找寻着鹿苑春晖的梦,这梦终究融化在那不知疲倦奔腾着的历史长河里了。
可存在过,终究不会无史可考。从史料里,我们最终能够寻得她的蛛丝马迹,一层层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当我们屏住呼吸,静心聆听历史的脉搏时,鹿苑春晖当年那抹淡淡的春日余晖之景,突然跳跃到眼前,恍惚如昨……
在《彰德府志》记载的安阳八大景中,鹿苑春晖是名列榜首的。景点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尚都时代广场、蔬菜公司、实验中学一带。这里曾经建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大生禅寺,民间俗称大生堂。
大生禅寺修建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史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此寺香火旺盛,往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寺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大道了。
寺院坐北朝南,院内大殿巍峨,古树参天。在《彰德府志》“鹿苑春晖”线描图上,依稀可见禅寺内古柏耸立,苍翠遒劲,形态各异。老辈人也回忆说,当时寺内珍花异果,香味扑鼻。亭台、石凳、石椅,玲珑精致。在禅寺辉煌时期,文人骚客,道士僧人,络绎不绝。四季游人或亭阁散步,或登高览胜,或临轩怀古,或池畔垂钓,莫不留恋陶醉。不少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自己对大生禅寺的无限感慨,“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说的正是这处美景。
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南游。队伍一路南下,这一天,乾隆一行来到了彰德府,来到了大生禅寺。一抹阳光从嫩嫩的树梢上穿过,投射到地面,影影绰绰,斑驳陆离。洹河旁,阡陌交织的田野里,麦翠花红。此情此景,乾隆皇帝只身登上大殿极目远眺,“尤觉太和元气之充周于俯仰间,悉荟萃于此楼也。”据说当时乾隆皇帝兴趣盎然,乐而忘返,一直观赏游玩到傍晚。最使他难以割舍的是傍晚夕阳余晖掩映下的一景——“春林夕照”,后来将“鹿苑春晖”定名为安阳八大景之一,也是由“春林夕照”一景演绎而得名的。
大生禅寺盛于明清,到了清朝后期,国势渐趋衰微,曾经繁华一时的大生禅寺也日渐荒芜。文人雅士不再来这里吟诗作赋,僧侣们也逐渐漫游他乡。1928年至1932年期间,由于洪水、战乱频繁,大生禅寺不复当年容貌,后人再也难以寻觅她往日的盛况了。
鹿苑春晖,如历史上众多珍贵历史遗迹一样,未能摆脱最终沉寂的命运,永远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现如今也仅存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泛黄的书卷里。漫步于人民大道,走过实验中学门前,途经蔬菜公司,回想起二旅社,恍惚间,若她的蜃景陡然浮现在眼前,不要惊慌,也不必再扼腕,毕竟,她曾经那么美好,就当是一种凭吊,也算作一种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