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 新年祭祖
玛丽氏
客家人重亲情,宗族血缘观念特别强烈,敬宗祭祖是各地客家人极其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客家人重要的祭祖时间有:年初一新年祭祖、正月十五前后“上灯”祭祖、二月二春社祭祖、清明祭祖、七月十五中元祭祖、八月十五中秋祭祖、九月九重阳祭祖、十月朝祭祖、冬至祭祖、年三十祭祖。最为隆重的是“春祭”,即清明祭祖。
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来源于楚文化、汉文化的伦理思想。不过在他们的脑海里主要是混杂有儒教、道教、佛教的综合思想,因而就把生与死看作一回事。客家人认为,人一旦死亡之后,他的灵魂就会离开阳间,进入阴曹,继续过着和人间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就认为,一个断绝后嗣的人,就会变成无人祭吊的孤魂而不得不在阴间过着乞丐生活。俗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又曰:“百礼孝为先”。“孝”就是子孙绵绵、香火不断;“孝”就是尊老爱幼、不忘祖恩;“孝”就是时刻与先祖分享美味佳肴,焚香点腊,叩头敬献;“孝”就是与列祖列宗共同分享今天儿孙们的和美生活。“孝”是客家祭祖的最高准则。
岁时中的客家,通过种种方式来祭祀祖先,使祖先在阴间的生活舒适安定、幸福美满。只有这样,祖灵才会庇护子孙,保佑全家、族人的世代繁荣和昌盛。过年祭祖更是客家人必备的礼俗,因为客家先民、先祖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地方的创业都十分艰辛。祭祖除了表示不忘祖恩或对先祖感恩外,更用来教导子子孙孙:唯有祖先的英勇奋斗甚至浴血牺牲,才有后世的繁荣。
客家不仅有远祖宗庙,而且在居住的土楼和围屋、围村里,大都建有祖公堂即祠堂或曰宗祠,作为陈放祖公牌(赣南客家俗称“龙牌”)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并且一定设在上堂屋。祠堂上厅是客家人最神圣的地方。客家祠堂设有精致的木雕神龛,里面按祖先的辈分自上而下陈列祖公牌位,虽支系纷繁却毫不错乱。逢年过节,客家人到宗庙或祠堂祭祖,仪式十分隆重,不仅要摆放猪肉、鸡、鱼,还要摆上各式糕点和水果。穿戴整齐的子孙们排列有序进入祖公堂。然后恭敬虔诚地进行烧香、点烛、读祭文、行跪拜礼。门上贴对联、放鞭炮。整个祭拜过程都显示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