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 佛冈豆腐节
任人宰割
“豆腐砸开花,好运常伴家”,这句话用来形容佛岗的豆腐节再恰当不过了。西方有狂欢节,西班牙有番茄节,傣族有泼水节,在佛冈有与其媲美的豆腐节。
传说掷豆腐能添丁
大约在1609年正月十三日,社岗下村林氏家族当年生下男丁的村民们到祖祠上灯食斋。一位村民切完豆腐后见手上沾有一些豆腐便想甩掉,无意中将手中的豆腐甩到身后另一位村民的衣服上,那人见新衣服被弄脏了,心有不甘,于是抓起身边的豆腐往甩手人身上扔去。甩手人不服气,本来是无意,却被人家误当成有意所为,于是他也随手抓起豆腐还击,你来我往,打起了豆腐仗。
到了第二年上灯时,添丁数量竟然比上年多出很多,大家都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追溯到上一年曾在祠堂食斋时掷过豆腐,于是普遍认为“掷豆腐”能带来兴旺,能够添丁,是好意头,从此,每年正月十三上灯掷豆腐成为社岗下村的一个习俗,一代传一代地传了下来。
掷豆腐祈丰收
关于高岗“豆腐节”的由来,当地还有另一个版本。
相传明清时期高岗镇常闹虫灾,弄得百姓颗粒无收。有一年虫害特别严重,观音娘娘派来燕神吃掉害虫,当年就为庄稼带来大丰收。
淳朴的村民认为是燕子给他们带来好收成,因此人们纷纷把豆腐掷到瓦檐上,让燕子啄食。后来,逐步演变成人们互相投掷豆腐,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壮力健,生活富足。
习俗
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俗风情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由林氏村民生下男丁的家庭为代表组成新丁会,负责集资,并确定丁头(组织者)、头丁(最先出生的孩子)。集资后由长辈买灯(共四盏灯,其中三个祠堂各挂一盏,私香火挂一盏)。从集资当中抽一部分钱买豆腐(豆腐由本村的一户人家专做),若不够,再筹资。当然除了添丁的集资外,其他人也可以捐资。新丁会一般决定正月十二上午10时左右集中去祠堂打扫卫生,正月十二做豆腐,正月十三中午12时左右接灯。
接灯
农历正月十三日,中午11至12时,由添丁者所有人、锣鼓手等组成迎灯队伍,迎灯前先让客人们试吃豆腐,吃完豆腐后大伙一起敲锣打鼓去灯头(头丁的家长)家接灯,灯由灯头自己拿出来。
接灯后,灯走在最前面,锣鼓随后,最后有一个担箩筐的人,筐内放了些供品,如一大块猪肉和一只煮熟的鸡。
把灯接进祠堂后,把去年的灯放下,再用绳子把今年的灯拴好,把供品放在供桌上,点燃一盏油灯,并放些香在桌上。灯很华丽,一般写着恭喜发财、富贵双全、一帆风顺、寿比南山、丁财两旺、福如东海等祝福语。
上灯
下午2时左右开始运豆腐,运到各个指定的地点,为掷豆腐做好准备。同时全部添丁者集中在祖祠,一切就绪后开始上灯。此时,鸣放鞭炮,敲锣打鼓,灯头与全体添丁者齐齐拉紧吊挂灯笼的绳索,将灯笼升起挂在祠堂的顶樑上,这就是上灯。祠堂的灯挂上后,又去私香火上第二个灯。
随着上灯鞭炮声的响起,门外等待已久的男女老少开始分发豆腐,有用塑料袋装的,有将豆腐直接装在衣兜的。
当添丁队伍在锣鼓喧天的锣鼓队陪伴下从祠堂走出来时,一场激烈的“豆腐大战”即刻展开。群众一涌而上,几个人一齐围攻一个添丁的人,远掷近抹,把他抱住撩起衣服将大把大把冰凉的豆腐抹到他的身上,越玩越高兴。此时的嘻闹、欢笑声、锣鼓声、围观者的笑声等汇集在一起,参与、观看者一齐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掷豆腐时,可以掷向任何人。人们互相投掷豆腐,被掷中的人不但不会发怒,反而觉得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降临自身,同时也将豆腐掷向对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一些矛盾摩擦相互之间一边掷一边嘻闹,矛盾摩擦也就在欢笑声中化解了。
一阵“乱战”之后,添丁队转移到各私香火堂上灯,一路上,边掷豆腐边行走,直至将所有的豆腐掷完为止。添丁队完成到各私香火堂上灯后,已经是黄昏时候,仍回到祖祠一齐共进晚餐,正月十三第一天的上灯告一段落。
正月十四日,添丁队在锣鼓队的陪同下,抬着第三个灯,担着元宝、香、烛、鸡、猪肉等祭品,一路上放着鞭炮到第二个祠堂去上灯,无掷豆腐活动,十五日亦然。
饮灯酒
上灯结束后,举行会议和饮灯酒,会议内容之一是由本次上灯的灯头在会上公布本次上灯活动的收支情况,之二是邀请村长以及在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参加会议,将村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拿到会议上研究讨论解决办法。会议结束后,全体人员一起共进晚餐,饮酒,欢聚一堂,当年的豆腐节也告结束。
“豆腐节”现已成为佛冈的民俗文化品牌之一,于2007年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节日都能吸引不少旅客前来参与,并且有逐年壮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