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二)(7)

影子爱人

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德州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家家都烙糖火烧(用糖火烧模,印上各种图案)。在庭院内朝月亮的方向,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称:月亮奶奶),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阖家边吃边赏月,意在全家团圆、庆祝丰收。

中秋吃月饼传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八月十五杀鞑子),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

中秋赏月,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每逢这一天,城区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节前携带月饼、扒鸡、美酒等走亲访友,设宴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德州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在有鬲氏国(德城区)和有穷氏国(平原)一带,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影子爱人
  • 趣闻 芝英
  • 趣闻 子童桑
  • 趣闻 江洁氏
  • 趣闻 旧城空巷
  • 趣闻 贵群酱
  • 趣闻 薄涼少年
  • 趣闻 雅可
  • 趣闻 傲蕊子
  • 趣闻 雨梅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