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云台山民风民俗(2)
姝美郎
云台山嫁娶习俗
定亲时,先由媒人根据门当户对的条件,进行提亲。双方父母基本同意后,请算命先生对男女两人的属相、生辰推算相克与否,不相克即为合婚。然后互赠彩礼,互换“庚贴”(上写二人各自生辰月日),至此完成定亲仪式。成婚前,由双方父母事先择定良辰吉日作为成亲之日。此后,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成亲准备工作。期间,最讲究的是为新人做被子。在做被子时,新人的姑姑要向被子里黑豆、大米、枣和核桃,边撒边念小曲:
今年撒黑豆,明年得侄儿。
今年撒大米,明年得大喜。
一对核桃一对枣,明年生他一对小。
当公公的要亲自抱着斗在被子上滚几圈,还念着:
公公轱辘斗,明年孙子满街走。
作婆婆的要拿着簸箕向被子里扇风,边扇边说:
奶奶簸箕扇,孙子往里钻。
成亲那天上午,女方派人去男家送嫁妆,也有男方去女家取嫁妆。下午,由引亲领着新郎乘轿(少则一乘,多则三乘,富贵者八乘)或坐车,笙吹细乐伴随,前往女家娶亲。如果女家路途遥远,也有在婚日早一些时候把新娘送到男家村旁人家,以便男家就近迎娶,谓之“送亲”。娶亲时,无论乘轿或坐车,只能走一条路,山民们认为只有走一条路才能白头到老。花轿到新郎家后,还要“打醋坛”,也就是“大锅头”(做饭的)在轿前用醋浇在烧红的犁铧上。“打醋坛”时,大锅头口内还要唱些诙谐的小曲:
正在厨房吸袋烟,忽听花轿到门前。
吸半袋,卯(留下)半袋,掂起犁铧往外窜。
一出门,喜盈盈,三顶大轿在门庭。
两顶蓝,一顶红,
头轿是引亲,二轿是状元公,三轿坐下紫微星。
紫微星,甚齐整,坐在花轿甚威风。
三轿说一遍,再说说河南修武县。
李河碗,北山缸,
前桥篓,后桥筐,
梭枣萝卜,尚庄姜,
上齐城出黑矾,
小北顶本是烧龙黄(硫磺),
焦作出下好窑场。
窑场好,窑不少,
高车高,辘轳绞,
辘轳绞,高车转,
一麻一绳高大炭。
过大箩,筛小碴,
头号碴,二号碴,
三号四号火车载。
火车到,哔哔叫,
陆军队,扛快炮,
看看热闹不热闹。
新娘下轿后,新郎把绫绸的一端塞于新娘手中,自己拽另一端,将新娘牵往家中。进家门时,芦席彩绸铺地,骑马鞍,跨犁铧,并有人向新娘头上撒草料,边撒边唱: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财富进家门。
进家后,由新郎的嫂嫂把“迎娶衣”从新人身上娶下,挂在洞房门上,边挂边说:
今年挂新衣,过年得大喜。
迎衣挂门鼻,男孩一小群。
二人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夫妻互拜。拜过堂入洞房后,做嫂的还要给新娘送两碗汤,一碗饺子汤,一碗面疙瘩汤。款待女家宾客时,新郎到席间分别向新娘的舅家、老舅家行叩头礼。夜间,新郎、新娘“坐筵席”,“闹洞房”也就开始了。此后三天晚上,民间有“头三天无大小”之说,无论长辈、平辈、小辈都可以和新人开玩笑,并且主家不能恼怒。闹洞房最有趣的活动是扫床。先用五谷杂粮撒到床上,扫床人手拿炊帚,从院里开始扫起,边扫边唱:
轻易不进新人房,新人请我来扫床。
手拿新笤帚,再向四下望。
楼房修得好,客房方三丈,
黑油门,推漆窗,红纸糊得亮堂堂,
脚踏砖铺地,搅泥粉白墙,
一对拐椅分左右,方桌搁在正中央。
后檐墙,挂中堂,
左边挂的是姻缘配,右边挂的是织女会牛郎。
这是古人留下姻缘配,万古千载把名扬。
笤帚扫,把步迈,手拿烧饼还没说。
烧饼本是麦,俺把小麦说一说。
三月青,四月黄,单等五月打到场;
石磙碾,木锨扬,
扬成籽,布袋装,
背回家,放仓房;
舀几斗,到磨房,
磨子磨,大箩响,
磨的面,赛雪霜,舀它几斗到厨房;
擀杖擀,案板响,
烙的烧饼圆又圆,香又香。
烧饼本是九礼食盒抬回来,
谁不扫床不得尝。
这个门帘甚是花,俺把门帘夸一夸。
红当头,绿海棠,中间梧桐落凤凰。
用手掀开门帘布,右手挂在金钩上。
猛抬头,往里望,看见新人的好嫁妆。
檀木柜,牛皮箱,里面放的好衣裳。
织贡呢,织贡缎,做出衣裳甚气派;
礼服呢,二毛羔,还有子羔大皮袄。
穿衣镜,梳妆台,方便新人好打扮;
花露水,雪花膏,羊肚手巾水上漂。
一扫东方甲乙木,五谷杂粮堆满屋;
二扫南北丙丁火,邪魔歪祟不再躲;
三扫西方庚辛金,金银财宝满屋堆;
四扫北方壬癸水,金银财宝往家滚;
五扫扫中央,麒麟送子下天堂;
六扫扫床边,明年生个小鳖羔。
(注:扫床人可随时插入“说到这,站一站,新媳妇,拜一拜”,新娘即须向扫床人拜一次。)
扫床结束,就是装枕头。装枕头时,先由新娘拿出一双枕头套,新郎装时得说:
这一把麦秸长,生个小孩会叫娘;
这一把麦秸细,生个小孩会叫姨;
这一把麦秸粗,生个小孩会叫姑。
婚后由新郎家最密切的亲友轮流请新娘吃一天饭,以示安慰之意。婚后第九天,娘家来车接新娘回去住四天或八天再回来,称之为“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