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丧事习俗(4)
子豪君
北方农村丧俗之----设祭台
祭台,即去世人“上床”后,设在灵床前专门用来摆放祭品的桌子。由长子。长孙或家人抱头部,其他人帮手将逝者抬放在灵床上,称上床。设祭台,是在人倒头(确定真实死亡)上床后,才必须安排的。首先备好方桌(矮腿炕桌)一张。长明灯一盏。打狗棒五个。倒头火烧(烧饼)九个。引路灯九盏。火盆一个。倒头祭品一桌。
长明灯,就是把食用油倒入一灯盏中(过去用蓖麻油或棉籽油,现多用色拉油或浅磁盘),再用棉花捻出绳捻儿做灯芯,放置在祭台上点燃。现在大都再点上两支特制蜡烛。
插打狗棒,是用一陶。瓷罐(现多用捣蒜罐)装满高粱(取高级食粮之意)后,用面片封盖。然后用面做五个小面团(山楂果大小),用火烤后,一头插在芦苇杆儿或细挺杆儿(秫秸稍)上,一头插在封盖好的陶罐上,然后,摆放在祭台上。直到入殓时,要取两只分别放在逝者的左右手中。余下的三只连同陶。瓷罐待下葬后放在棺木前。
摆倒头火烧。用面做九个小面片(稍大于五分硬币),火烤后,分三盘装好摆在祭台上。待出殡封钱箱时与纸钱一同放入,带到坟上烧掉。
做倒头火烧和打狗棒,意为逝者在前往天堂的路上,做干粮和撵打野狗准备的。除去迷信,该是一种表示追念和尽孝。
点引路灯。先取一条扁担,一头搭在祭台上,一头搭在门槛上,然后用白纸捻出九盏喇叭状的纸捻,沾上食用油,依次摆在扁担上,由家人点燃。点燃前,要意想出一个叫xx的童子(多称:听说),并对他说:xx,搀扶着你的xx一路走好。不待灯燃尽,要持扁担的一头拉至院中。扁担或用来傍床或靠放在门口旁。
火盆。守灵者要时不时的在其盆中为逝者燃烧些纸钱(意:送钱),纸灰要保留到入殓时包灰包用。过去是用瓦盆。陶盆或某种金属盆,现在大都用洗衣专用的铝制大盆。
摆倒头祭。倒头祭,一般是由女儿(侄女)或孙女(侄孙女)操办。要蒸二十五个馒头,分五盘装摆。还要摆上四干四鲜。四干,是十二块糕点分四盘摆放。四鲜,是买些瓜果分四盘摆放。最后要敬重的摆放上一双筷子和一杯水。
除以上外,有的还要摆上香炉,燃上香。缕缕青烟,袅袅升腾,更增添几分凝重与悲凉。
祭品在丧事操办中是有很多讲究和花样的,并是一项不小的浪费。主要分素祭和腥祭(荤祭)。最为常见的腥祭是猪头三生(即一只猪头。一只活公鸡和一条活鲤鱼),还有大八件。小八件。八八席和十二酒席等等。素祭更是花样繁多。由于地域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农产品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食品制作不同祭品便有所不同。京南津西一些地方有蒸岁数包子(馒头)的。就是按逝者年龄一岁蒸一个。几个或十个馒头(与平常食用的一般),在灵前以塔状摆放。最近些年盛行摆九鸡转(九祭转)。即要买九样东西,每种九个(件)共计九九八十一个(件)。如:食用油九桶。香烟九条。酒九瓶(箱)等等……
过去做祭品是非巧妇不能为。不求能食用,但求美观。否则,众目之下会丢面子。做好后,要用多层提盒(特制的食盒)装好,无论多远都要徒步用肩挑去。如今做祭品如扎纸活一样,已成专业行当,并成为了一项当代新兴产业。做九鸡转的雄县有不少家,都是用些糖制品和塑料制品代替。文安滩里一家做雕刻祭品的作坊,生意异常火爆。买家只需打个电话订下,很快就能给送去。
祭品的奢华度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这不是在继承传统,是一种铺张和浪费。是一些生前不孝死后孝的子孙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