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岁时佳节习俗(2)
诗人柔
端阳
五月初五为端阳。各家门首悬艾枝,菖蒲,用药屑作香袋系于儿童衣襟,用艾蒲雄黄酒涂于小儿耳鼻,以辟百毒;又用之遍洒屋角、床下、在屋内外燃放雄黄爆竹,以辟蛇蝎。以雄黄、朱砂入酒为饮以芦叶包糯米煮食,古称“角黍”,俗称“粽子”,邻里互赠鸭蛋、卤鸡蛋。
此日,义河及县河上下集镇举行龙舟竞渡。城区少年则身着新衣,手执折扇,雇小舟沿城游湖一周,在湖中燃点香纸,恭读吊屈原祭文,将粽子撤入水中,然后舍舟登岸,谓吊屈原之溺水。
十五日为大端阳,习俗与端阳同。
建国后,挂艾蒲,吃粽子之类风俗依然,只是不年年划龙船了。
磨刀日
五月十三日为磨刀日,是日下雨称磨刀雨。
龙晒衣
六月初六为龙晒衣,各家将衣物、书籍搬至室外曝晒,俗谓可免虫蛀、霉烂。
七夕
七月七日夜称“七夕”,俗传当日百鸟齐聚银河搭鹊桥,让牛郎、织女星渡河相会。是夕,乡人争赴剧场观演“鹊桥会”。女孩们以瓜果盛盘中祀牛郎、织女,祈求灵巧,谓之“乞巧”。
中秋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入夜合家老幼设案予庭院中,一边吃月饼、莲藕、菱角、芡实、一边观赏月色,谓之“赏月”。俗传荣幸者夜半可看见“开天门”能得到神仙赏赐的财宝,于是,旧时赏月至深夜者亦属不少,谓之“守月花”。
重阳
九月九日为重阳,亲朋于此日登高聚饮,饮茱萸酒用以辟恶。文人骚客则聚首赏菊豪饮,以啸咏为乐。谓之“菊花会”。
寒波
十月十六日古称“寒波”,后讹称“寒婆”。俗云此日,“寒婆婆捡柴,马和尚过江。”以是日天气预卜一冬晴阴:是日晴多雨雪;是日阴,则多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