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民风民俗(3)
南曼氏
行
明清时期无公路,但有驿道,洪武十七年(1384年),开驿道通四川。
之季,官绅出行骑马坐轿。民国时期时兴滑竿,轿子仅为姑娘出嫁之用。女性乘坐的滑竿一般都用布搭棚,抬轿或抬滑竿者忌讳头包白帕。解放前孩童远行,富者雇工背、挑,挑者均用长索箩篼,铺垫讲究,另一头则装实物使其重量相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遵湄公路修通。
明清时期,迷信者远行均要选择吉日,临行之夜或次日清晨如有动物怪叫、树断土塌、家物破损、雀屎污衣、异常恶梦等被视为不祥之兆,即改日期,另择良日。有的还请算命先生之掐算,当年某月某为出行吉日,或忌讳某方向行走。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一说。
民间礼仪
茶与礼
以茶待客是中国传统的美德,自宋代起已十分流行,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茶礼的出现源于旧俗,旧时女子受男家聘礼多用于茶,称“下茶”,亦称“茶银”。
湄潭民间婚事以茶为礼以直沿袭至今。民间提亲或媒人撮合,或男家看上女家请媒人,需先由媒人带上礼品女家试探,其礼品叫“问茶”。若女家同意可谈婚事,就由女方到男方家来了解情况,称为“看人”。“看人”后由媒人带上礼品到女方家,其礼品称为“放信茶”,“放信茶”多以白糖代替,同时媒人与女方家商量是否可去“书纸”一事。若女方同意,就由媒人将男方家的布匹、衣服之类的东西带上到女方家,这叫“头道茶”(第一次茶),亦称《头书》。第二道茶所附的是《允书》,即男方非常愿意提此亲事;第三道茶所附的是《庚书》,《庚书》写明男方的男方的生辰八字,同时要求女方将生辰八字填上,这称为“讨庚”,婚姻乃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因此一般情况下女方是不会马上填写生辰八字的,还需要提出若干条件。由此就有了后面的“催茶”。“催茶”的主要目的是请女方“发庚”,经数次“催茶”得到女方的生辰八字后,才商量选日子结婚一事。在结婚的天也同样有《头书》、《报书》、《礼书》、《谢书》之类的礼仪。
湄潭民间谈婚论嫁的礼仪过程,称为“三回九转”。在这“三回九转”中所去的“茶礼”,又分“干茶”、“水茶”、“浑茶”、“素茶”。
凡有客人到家中,主家的第一件事是倒上一杯或一碗茶,不管是杯或碗都不能倒满,这就是所说的“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逢年过节,走亲串戚总要提上礼品,这礼品就称为“茶”。亲戚来回访,也要带上礼品,称为“还茶”。
年轻人谈媳妇,主要看女方是否能“烧茶煮饭,挑水拿柴”,是乎烧茶为家庭主妇资人待客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星联公社教书,一星期天到家住鱼龙山的一个老师家玩。晚上男人们聊天打牌,而这家女主人在一旁的火坑边用一小茶罐为我们炖茶,不知是泥瓦罐的缘故还是高山上水资的关系?在火坑边煨制的茶有一股奇特的扑鼻香味。直到深夜两三点钟,男人们还兴奋地处于只有黔北人才懂的字牌游戏之中,而这家女主人非常疲惫地在火坑旁边打着瞌睡边为我们煨茶。
禁忌与祭祀
禁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比较繁多,以后逐渐减少。
忌戊,每年立春后逢干支戊日,不能动土,称“忌戊”。否则将遭雹灾。忌戊需连忌无戊。
忌讳妇女掌犁耕地,否则牛会枯瘦,并忌妇女下田。妇女不能跨越扁担、枷担,否则人肩、牛颈要长浓疮。小孩不能播动空风簸,否则肚子会痛。解放后,这些忌讳基本消除。
一年四季中最忌的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正所谓“正月忌头,腊月忌尾”。
妇女坐月,忌外人穿皮鞋、胶鞋和带钥匙探望,否则,会将奶带走而使婴儿无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