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岚皋县历史迹遗址(5)
爱太累
药王寨遗址
位于岚皋县花里镇金寨村村委会东南200米,清代。该遗址为东北-西南走向,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分为前后两个寨子。其中前寨又分上中下三层,整个寨址的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寨墙保存基本完整,寨外墙高约5米,内墙高2-3米不等,厚0.50—0.60米,用块石垒砌而成,寨墙上有垛口、了望口、射枪口等。寨址正门(南门)宽1.2米,高2米,厚0.73米。拐角门(东门)宽1.48米,高1.84米,厚1.03米。进门向西两米处有台阶五步,阶面约0.20米,现损毁严重。台阶上为寨址的第一层,南边有房屋两间,原为观察员居住房,现已被废弃,仅存寨墙三堵。北边原为观察室和观察员住房一间,寨墙基本保存完好。寨址东边寨墙上有射击孔13个,宽约0.42-0.61米,高约0.86-0.96米,厚约0.50-0.60米,保现存较好。南北走向百步梯连接寨子上、中、下三部分。寨址中层有粮仓一间,长5米,宽3.5米,深4.5米。紧靠粮仓西边有守仓房屋一间,墙高3.5米,长10米,宽8米。
进入寨址第三层,地面杂草丛生,十分荒芜。了望四周群山,视野相当开阔。现存寨墙残高2米,厚0.50米。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9米,西墙有观察孔两个,距地面约2米,西南方向有通往后寨之门,门高1.77米,宽1.2米,厚0.69米。往西南行至约300米的另一山顶上,此为后寨,规模较小,面积约40平方米。现残存寨墙及寨门,墙高约3米,厚0.60米,寨门高2.5米,宽1.2米。此寨规模之大形制独特在岚皋县极为罕见,对研究明清时期岚皋开发史、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活动有一定辅助作用。
中梁寨址
位于岚皋县花里镇西河村村委会东北一山颠之上,清代。该遗址为南北走向,大体呈长方形,整个寨址的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寨内破坏严重,废弃已久,杂木丛生,十分荒芜。仅存寨墙一堵,残高2.5米,厚0.5米,长约100米。对研究明清时期岚皋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有一定辅助作用。
大湾栈道遗址
位于岚皋县孟石岭乡柏杨林村东南600米,年代不详。大湾栈道呈东—西排列,分布长度约400米,下距岚河河床3米高。分为3段,东第1段有栈孔11个,方孔8个,圆孔3个,方孔长20-24厘米,宽18-20厘米,深16-18厘米,圆孔径24-26厘米,深20-22厘米。间距0.6-1.7米不等。第2段有方形栈孔9个,间距0.40-2.00米不等。第3段有方形栈孔4个,间距0.40-0.80米不等。其中部分栈口因修公路被毁。
墙院子遗址
岚皋县孟石岭乡柏杨林村村委会南300米,清代。该遗址处于岚河北岸一突出的山岗上,地势缓平。平面大体成长方形,长约200米,宽约80米。分为东西上下两个院落,中间原有通道连接。现留有东西一条规整的寨基,长约180米,高约2.7米,采用长约30厘米片石砌成辫子形状,共分20层,每层厚约15厘米。因墙体极有特点,故被称为“墙院子”。
由于村民的生产活动,寨内建筑已不复存在,现已为村民居住场所。传为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屯兵抗击清军将领杨遇春之地。寨基块石垒砌规整有序,在安康地区极为罕见,对研究巴山北麓清代寨堡和白莲教具有一定的价值。
双丰桥
位于岚皋县孟石岭乡双桥村村委会北15米,清代。该桥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为半圆拱单孔石桥。由地方士绅邓晓山,见地方“赌则输数百金,讼亦费数白金,与其为无益之行,莫若广有余之福,此桥之所由建也”。该桥建于大毛沟与小毛沟汇流之处,为东西走向,二沟两桥,故名双桥。
其中小毛沟桥已被洪水冲塌,大毛沟桥尚存。跨大毛沟上,全长14.8米,宽3.05米,拱高10米,净跨5米。桥体以青石条垒砌,两端铺设石阶,面宽3.05,踏步宽28厘米,高20厘米。在二桥之间原有泗王庙,现仅存高约6米的庙基,有石门、石匾和六通碑刻残存。附属石匾额,素面,上有阴刻楷书“威镇双丰”四字,额横长160×30×10厘米。“修双丰桥”碣一通,长方形,幅宽1.54米,高0.86米,厚0.10米。主要记述双丰桥来由,并对桥四周环境,以散文笔法细腻描写,行文流畅,优美。
碑文为阴刻楷书,共30行,每行21字,培元宋德隆攒,萧齐、萧斑珍书。“修双丰桥捐资碑”两通,长方形。碑文以阴刻楷书记录修建双丰桥募捐人员名单。“建桥刊碑禁赌条规”碣三通,长方形,幅宽1.54米,高0.86米,厚0.10米。碑文主要记述禁毒、禁谣、禁嫖、禁敲诈勒索、禁欺哄拐骗。并维护道路等条规约3000字。此单孔桥跨度之大在安康地区极为少见,为研究陕南地区石桥的形制、建筑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碑刻内容丰富,条规款项刊满三石,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清末当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羊角寨遗址
位于岚皋县溢河乡展望村崔家梁东100米,清代。该遗址为南北走向,大体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整个寨址的分布面积约400平方米。寨墙毁坏严重,寨内原有一庙,现已无存,只残留部分石碑构件、柱础遗弃于寨北山梁上。寨内杂木丛生,废弃已久,十分荒芜。寨址位于一突出山顶之上,原看形似羊角,故名羊角寨。柱础两件,高0.30米,直径0.40米。
遗存石碑九块,均为圭首。其中一通高0.63米,宽0.44米,厚0.07米,有碑坐。碑额阴刻楷书“经堂石牌”,碑文字迹不清,嘉庆十五年款。其余均已风化腐蚀。石鼓门墩两座,高0.68米,宽0.85米,厚0.23米。门墩石鼓上有高浮雕卧虎及纽带花纹。该寨址外型极有特色,对研究岚皋县清代地方武装和宗教信仰有一定辅助作用。
芙蓉坝桥
位于岚皋县石门镇芙蓉村东北约150米凉桥河坝,近代。芙蓉坝凉桥为单跨木梁桥,东西走向,桥长16.6,宽3.3米,毛石砌桥基。东桥基下立两根圆柱,柱高3米,上架横木以承桥面。桥面建有悬山顶凉亭,高3.3米,抬梁加穿斗式结构,24根立柱分三间四行排列。柱间距3,高2.3米,中间为1.5米宽的人行道,柱间套木板作桥凳用。桥两侧有高1.2米的护栏。亭面覆盖青石板;现还有近百余名村民使用;据当地村民讲,凉桥芙蓉坝桥始建于二十世纪中叶,2006年修缮。是岚皋县保存较完整的凉桥建筑。对研究石门镇的历史变迁、城市发展、商贸发展提供实物依据;对研究陕南桥梁的选址、布局、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