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与妈祖文化(2)
抚你发端
妈祖本身没有什么经典著作,历史留下的只有一大堆神话传说,但是,神话既是蒙昧时代人类的某种思想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神话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迷人的神话。而妈祖神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她自然也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妈租,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于古传颂,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脸炙人口的诗篇:“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 一信风”;“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等等。妈祖,同神州版图上的许许多多地名关联在一起,又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丰碑。传说香港的香炉峰是由于妈祖庙的香炉传入港而得名。澳门之所以被西方人称为“妈阁”(MACAU),就是由于葡萄牙人登岸见到妈祖阁而以之为名。澎湖列岛则由于“屿中曰宫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其首府马公市也是由“妈宫”音转而来。总之,从祖国的东北丹东至南海群岛的好多地名,是同“妈祖”有关。此外以天妃宫或天后宫为乡、村寮、寨、街、巷、港、澳、路命名的有百多处。
妈祖,在中国和平外交史上享有特殊的美誉。15世纪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访问了亚、非两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均恭请妈祖神像,随船供奉,靠着是妈祖精神统率数万人的意志,才能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世界航海史和外交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中日友好关系的历史更是同妈祖密切相关。自15世纪至19世纪,中国的使船和琉球的学者、商人都是以妈祖为护佑面频频来往于两国之间;而长崎的自然航标野间岳(娘妈山的日译),则堪称历史上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门户。
妈祖,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留下了光辉的记录。澎湖娘妈宫内竖立有一块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石刻。《明实录》中记载着中国官兵以娘妈宫作为大本营和接受荷兰侵略者投降的处所。郑成功将士请妈祖香火护军东渡,从外国侵略者手里收复台湾的口碑海峡两岸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