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南的“王宝钏文化”(3)

凤净松

忌叫“三姐”的称谓文化

因为王宝钏排行老三,人称“王三姐”。她被赶出家门以后,又遭遇了夫妻分离之痛,在寒窑受苦18年,所以当地人就迷信地认为三姐命苦。“娶妻别娶三姐,生女别生三姐,嫁女别嫁老三。” 几乎是城南一带人的共识,并且误认为这是命中注定,谁也改变不了的。因此,在崇扬王宝钏为爱情坚贞不屈的精神和继承她吃野菜传统的同时,也尽量避免其悲剧在自家人身上重演。为女儿挑选夫婿时,除条件特别突出,一般不会将老三作为首选,怕过门后被叫做“三姐”,甚至给三女儿起名字都要绞尽脑汁考虑再三。对已婚女子,更是极力避开“三姐”这个让人生畏的叫法。长辈或比其年长的同辈们对娶进门的媳妇,通常依照本家兄弟的排序,将其叫做“某姐”,如老大的媳妇叫做“大姐”或“一姐”,老二的媳妇叫做“二姐”。因为犯忌讳,老三的媳妇绝对不叫她“三姐”,而叫“四姐”、“五姐”……因此,从老四媳妇之后,顺序就乱了。至于晚辈,仍然将其叫做“三嫂”、“三娘”、“三妈”、“三婶”不变。

在我父辈七个本家兄弟中,我父亲排行老四,按顺序我母亲应被叫做“四姐”,但却被叫做“六姐”。因为在她之前娶进门的三妈(三大娘)被叫做了“四姐”,不知为何对我母亲的称呼没有按顺序被叫做“五姐”,而后于我母亲娶进门的五娘却仍然被叫做了“五姐”,这样一来,后面的六娘、七娘就不好称呼了,老人们干脆直呼其名。像这样的情况在当地非常普遍,仅我老家所在西曲村第四村民小组三家都有类似的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迷信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的家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了,排序往往只限于自己亲生的兄弟之间,“三姐”的忌讳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王宝钏和王宝钏文化的流传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同时也逐渐淡化或摒弃一些旧的东西。如今的曲江池寒窑,王宝钏的故事里已被赋予更多的爱情成分,甚至有人将寒窑称为“爱情谷”。无论怎样,王宝钏的故事和其文化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流传下去。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