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民间时令与乡风民俗(3)
壞簲気
正月二十也有个说法,正月二十晴,山上树木挂油瓶,正月二十阴,阴阳暗暗到清明。挂油瓶就是下冻雨。还有个说法,“不怕正月二十晴,只要二十一日拗得赢。”意思是说二十一日也晴,就不会挂油瓶。
二月初二“龙抬头”,也称“春龙节”,表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民积极备耕。农谚是: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也有人在这一天祭拜春龙,祈求年丰。
二月十五是花朝。花朝顾名思义,是迎接春花烂漫的日子,富人家公子、小姐,踏青赏花,穷人家说说而已。
三月三是打鬼节,家家做打鬼粑。一般是籼米粉或糯米粉,有的人家将糯米粉掺鼠曲(野菜),用杵臼揉成一团,馅子是腊肉腌菜或鲜肉鲜菜。这天用作晚餐,表示将鬼打跑,维护全家安康。也有人家蒸面吃,意为把人缠住,不让鬼捉走。当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晚上还有望鬼火的,望到某地鬼火多,将来死的人就多。小时随大人望过鬼火,在家门口望到面前山上有蓝色火点乱跳,说这是鬼火,后来听到科学解释是磷火。
(廖理南注,杨万贵先生讲到,这天有人家吃芥菜煮鸡蛋,不会头痛。)
三月有社日、寒食、清明,这三个节是相联的。社日,古代民间习俗,二十五家合为一社,并建有社坛庙,庙很矮小,只有一人加一手高。传说社坛老爷要做个大庙,条件是射一箭的高度。在射箭时,社坛老爷用力过猛,弦被拉断,正好一人加一手高,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民间有坐社的说法,坐社就是入社的成员,轮流做庄,到社日准备祭祀社坛老爷的祭品(猪头)和招待社员的宴会。社日没有固定日期,“立春五戊为春社”,从立春之日算起,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以2012年为例,“立春”是正月十三,十六为“戊戌”,二十六为“戊申”,二月初六为“戊午”,二月十六日为“戊辰”,二月二十六为“戊寅”,这就是社日。社有春社和秋社两次祭祀,春祈丰年,秋酬恩典。记得我父亲做过头家,在祭祀之后,大家聚餐,非常丰盛。唐朝诗人张演描述《社日》诗,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社员是开怀畅饮,尽欢而散。也可看出“社日”的形成历史较长,始于唐或早于唐。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又名禁烟节。这一天禁烟火,食冷食,是为了纪念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得不到食物,随从他的介之推割股以进,救了他的命。后重耳返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封赏时未及介之推。他耻于言功,遂隐居山林,文公发现后屡召不出。文公下令烧山逼他出来,介终不出,结果被烧死于清明前三天。现在对“社日”和“寒食”,人们早已淡化。但对所葬新坟有个习俗:“新坟不过社”。即清明上坟烧香要在社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