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及各市、县名称的由来(5)
樱筱茉
灵山县
古称南宾县。据清杨丕复《舆地沿革表》记载:“西有灵山,唐移南宾县治此山,故改为灵山县。”唐天宝元年,改南宾县为灵山县。
合浦县
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岭南之地置合浦县。因该县濒涉海湾,又是江河集汇之处,故名合浦县。
浦北县
原是合浦县的一部份。一九五二年划合浦县北部设置浦北县,因其地理位置在合浦县之北,故称浦北县。
北海市
古称古里寨。原属合浦县地的一部份,地处南海之北。民国时代,置北海镇,以北海村而得名。一九五一年改为北海市。
防城各族自治县
明洪武五年,以防城圩之名置防城巡检司。清光绪十三年置防城县。一九五八年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县驻东兴镇。一九七八年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县驻迁往防城镇。
上思县
据《上思县志》记载,唐太宗时,以瀼江之名置瀼州。天宝初置羁縻上思州,以土官世袭统治。清光绪十八年,升为上思厅。民国二年更名为上思县。
河池市
宋宣和元年置河池县。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升为河池州。民国初降州为县复称河池县。一九八三年改为河池市。
宜山县
古称宜州。据《读史方舆纪要》述:“宜山府北一里,群山皆高大,此独卑小,下临龙江,宜于登眺,因名。”唐高宗建封年间置宜州。宋徽宗宣和时,置宜山县。
环江县
古称环州。据《思恩县志》记载:“环江绕县城如带,县城西外江中有沙州,唐环州以此得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以环江之名置环州,辖思恩等县。一九五一年,将宜北、思恩二县合并,改为环江县。
东兰县
原称羁縻文兰州,以土官世袭统治。据《东兰纪要》记载,元朝置东兰州,明、清称东兰土州。民国元年,改土归流,改东兰州为东兰县。
凤山县
据《凤山县志》记载:“环山似凤,环凤皆山,……今治之得名以此。”清雍正八年以凤山之名置凤山土州,由土官世袭统治。民国八年改土归流,更名为凤山县。
南丹县
宋神宗元丰三年置南丹州,由土官世袭统治。元世祖至元末年,升为南丹安抚司。明洪武二十八年改为南丹卫。英宗时改为南丹土州。民国六年改土归流称南丹县。
天蛾县
原属凌云县的一部份,民国二十四年,以天峨乡为名,划凌云县地置天峨县。
都安瑶族自治县
明清两朝称都阳土司、安定土司,以土官世袭统治。民国五年改士归流,将二土司合并,置都安县。一九五五年更名为都安瑶族自治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宋开宝五年因县境旧有罗城堡、罗城镇,该县以罗城堡而得名称罗城县。一九八三年改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巴马瑶族自治县
明朝以巴马山之名置巴马巡检司、巴马镇。民国二十四年置万岗县巴马乡。一九五六年以巴马乡之名,在原万岗县建制的基础上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
百色市
市境旧有博涩寨,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清雍正七年置百色厅。光绪元年升为百色直隶厅。民国二年降为百色县。一九八三年更名为百色市。
田阳县
明朝称田州。清朝称恩阳州。一九三四年设置田阳县,县治那坡。据邱昌渭《广西县政》云:“那坡居田州之南,因更名田阳。”
田东县
古属田州地的一部份,民国前期称恩隆县。一九三四年设置田东县。据邱昌渭《广西县政》记载:“以县治平马乡位于田州之东,因更名为田东。”
平果县
清朝以前称果化土州,归德土州,由土官世袭统治。民国四年改土归流,置果德县。一九三四年增置平治县。一九五一年将平治、果德二县合并,称平果县。
德保县
原称天保县、敬德县。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清时在县境置镇安府。清乾隆三年置天保县,以土官岑天保和天保山而得名。一九五一年将敬德、天保二县合并,称德保县。
靖西县
明清时称归顺州,由土官世袭统治。该县地处广西西部,祈安宁之意,故民国二年更名为靖西县。
凌云县
古属泗城州。据《凌云县志》记载:“县曰凌云,得名于山,治东有凌云山。”清乾隆五年,以凌云山之名置凌云县。
田林县
原属西林、凌云县的部份。民国二十四年置田西县,以其地处旧田州之西而得名。一九五一年撤销西林县,将其地部份并入田西县,更名田林县。
隆林各族自治县
清朝称西隆州。民国二年改为西隆县。一九五一年撤销西林县。将其地的一部份并入西隆县,改称隆林县。
西林县
明永乐七年置上林长官司,由土官世袭统治。清初改土归流,康熙五年置西林县。据《西林县志稿》记载;“清改流置县,存林字,又以地在极西,故名西林县。”
乐业县
原属凌云县的部份。民国二十四年,划凌云县之北部置乐业县。县治乐业乡乐业墟,该县以乐业乡得名。
那坡县
清初称小镇式厅。光绪十二年置镇边县。因镇边有反动之意,故于一九五三年改镇边县为睦边县。一九六五年更名为那坡县,以那坡圩那坡公社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