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宝山古建筑群 中国古建文物瑰宝
拾荒人
巍宝山古建筑群精妙绝伦,美仑美奂,是中国道教建筑艺术的精品,中国古典建筑的瑰宝,被专家称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宝库。
沿过去上山的老路,一路有头天门、甘露亭、报恩殿、巡山殿、文昌宫、灵官殿、主君阁、青霞观、玉皇阁、观音殿、斗姥阁、三清殿、三公主殿、财神殿、培鹤楼、含真楼、三师殿、三皇殿、无极宫、碧云宫、云鹤宫、道源宫、长春洞等20多座宫观殿宇。宫观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出阁架斗,工艺精湛,雄浑古雅,雕塑形象逼真传神,雕刻壁画和图案丰富多姿,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文昌宫始建于汉代,历史年代最为悠久,相传为汉末名士孟优、孟节的隐居之所,这里以前一直是当地群众祈雨或庆丰的场所。清初扩建为道观。道观建筑很富有道教建筑特色,由大门、过厅、大殿、偏殿组成。正殿祀奉主神文昌帝君,该神在道教神系中主管文教事业和禄位升降。旁边塑有天聋、地哑二僮,以示保密。过厅塑有关公夜读《春秋》的塑像,搬出关公作为护法神,寓指文武双全,武将尤需习文,才能有勇有谋,也强调了文化教育的极其重要的意义。龙池上有文龙亭。龙池边垂柳依依,别有情趣,自古以来即有“龙池烟柳”一景。
文龙亭的墩壁上有一组色彩斑斓的壁画———这就是被称为巍宝山镇山之宝的“松下踏歌图”。这幅画绘于清代乾隆年间,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每年巍宝山山会时,彝家人在古树林间打歌竞技的场面。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瑰丽清晰,生动感人。仔细品读,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彝家人打歌的欢声笑语。该壁画摹本曾在东京、巴黎展出,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观内有明代大学士杨升庵撰写的“明镜无分圆缺相,孤云不系去来心”一联,是十分珍贵的墨宝,其艺术韵味和对仗都很精彩。此外,亭中的楹联佳对“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也具有儒雅斯文的韵味,往往令游客驻足品味。
灵宫殿又名主君阁,始建于明末清初。灵宫是道教神系中的护法神,惩恶扬善,主持人间正义和法纪。庭院内高达18.88米的古山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树龄,开花时节,花大如碗,红如胭脂,花团锦簇,十分壮观,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茶花树。
玉皇阁初建于明代晚期,改建于清乾隆十三(1784年)。其中弥罗上宫即灵父圣母殿,供奉玉皇父母。正院中央有一棵历经150年风霜的玉兰花。在正殿玉皇大帝塑像的天花板上,绘有一副水火匡廓图,该图又称“明镜图”,是道家最原始的太极八卦图,据传是道士修炼长生不老丹的示意图,它对研究巍宝山道教的起源和派别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青霞宫亦称清微宫,俗名老君殿。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由湖北武当山全真道士沈妙章创建。该殿占地面积4907.7平方米,是巍宝山规模最大的殿宇。青霞宫坐落于幽谷当中,老君殿三面环山,两边峰岭拱起,四面茂林相拥,宛如一把交椅。相传太上老君即是在此点化细奴逻,细奴逻受点化后,开创南诏基业,建立了南诏国,盛极一时。
魁星阁在巍宝山前半山腰,建于清代初期。阁门上悬有“奋进夺魁”的大匾。魁星点斗,圆了许多文人学子的美梦;奋进夺魁,警醒着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争取职务晋升的人们。
斗姥阁居于巍宝山主峰的山巅,海拔2509米,是前山和后山的临界转折点。初建于清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重建。这里地势险要,环境清幽,有“危阁居绝顶,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赞誉。登高览远,视野十分宽阔。
三公主殿是清代大理白族在巍宝山后山建盖。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受天命称王,白族部落首领张乐进逑将王位禅让给细奴逻,并将三姑娘许配其为妻。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大理一带的白族群众都要来“接三公主”进行拜会、祭祀,该俗历久不衰,一直持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