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白凤仙子(乌鸡)的传说
玉军
泰和白凤仙子传说流传于泰和乌鸡的发祥地——江西省泰和县马市镇武山西岩麓下的汪溪涂村。
在泰和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泰和乌鸡是白凤仙子的化身。
世传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武山,恰逢重阳佳节,处处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武山的风物美景使“八仙”深深陶醉,相约500年后重阳节再游武山。
然500年后“八仙”故地重游,但见武山一带妖魔作怪,瘟疫流行,民不聊生。“八仙”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丹药炼成,正待出炉,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仙丹危在旦夕。“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边的侍女——两位白凤仙子携瑶池琼浆玉液下凡护丹。其时“八仙”与妖魔苦斗正酣,难分高下。两位白凤仙子将琼浆玉液倒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两位白凤仙子却被妖风卷入炼丹池,被烈焰淬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丹药出炉后,“八仙”悬壶济世,普渡众生,武山一带遂得太平。
白凤仙子涅槃后,化成了“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的白凤乌鸡。为防止妖魔再次兴风作浪,白凤仙子留在人间,为百姓祛病驱邪,造福天下。后被世人誉为“神鸟”,这就是泰和乌鸡。
白凤仙子传说源远流长。清乾隆年间,泰和进士姚颐的长诗《泰和鸡为旭庄主人赋》“名鸡来自家江南,虎鼻峰北岩穹嵁。传说仙人炼铅汞,丹泉流出山下潭。村鸡膈膊戏潭侧,金膏玉液嘴且含。仙成种类甲天下,此语或合齐东参。……”就已提到乌鸡的传说故事。1992年的《泰和文史资料》、2000年的《神鸟·武山凤》、2005年的《世界珍禽—中国泰和乌鸡》等刊物,都对白凤仙子的传说故事作了详细的记载。
泰和乌鸡发祥于泰和县武山汪陂涂村,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它性情温顺,体态娇巧玲珑,羽毛洁白如玉,独具“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骨、乌肉”十大特征,民间谓其“十全十美”。这“十大特征”使泰和乌鸡天生丽姿,仪态万方,成为古往今来人们观赏、评品的珍贵禽类。
武山位于吉泰盆地中南部,赣江西岸,山势峻拔突兀,雄伟壮观。武山泉源丰富,东南西北四岩均有泉水,独西岩泉源最多,流量大,泉位高,春夏两季,泉涛如雷,数里之遥可闻。西岩泉水汇成一溪叫“汪溪”,以“溪水汪汪,不流不竭”而得名。武山西岩泉水孕育了世界珍禽——武山鸡,雅称白凤仙子。武山鸡唯有饮用武山西岩泉水才能不变种,如移养它处,则往往发生变异,正所谓“不吃武山水,不算武山鸡”。据现代科学检测,武山西岩泉水含有金、铜、铁、硫酸钙等丰富的矿物质。
在古代,泰和乌鸡贡奉朝廷,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在清朝康乾时期声名鹊起。乾隆皇帝对乌鸡情有独钟,赐名乌鸡为“武山鸡”,并命人将乌鸡置于后宫饲养,专供皇后、妃子们观赏。乌鸡进贡深宫后,在众多珍禽异鸟中,以超尘脱俗的神韵气质,倾倒后宫佳人,被昵称为“白凤仙子”。
1915年,泰和乌鸡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出,似凤非凤,似鸡非鸡,其奇美独特的外貌,博得了参展各国的好评,被列为“观赏鸡”而誉满全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和乌鸡远涉重洋,先后在亚美欧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观赏展出,传播了乌鸡文化,弘扬了中华文明。
1983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泰国,专程从泰和原种鸡场挑选20枚乌鸡种鸡蛋,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赠送给泰国,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
1988年日本名古屋市召开的第18届家禽会议暨博览会上,泰和乌鸡应邀展出,博得了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评委、观众的一致赞赏!长期以来,泰和乌鸡在国际上倍受关注,其食补功效在国际上倍受推崇,风行欧美及东南亚。
如今,不仅在我国北京、上海等30多个城市的公园有专门饲养,而且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南亚等国的公园也将泰和乌鸡作为珍禽来饲养,专供游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