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女儿香”(2)
且听风吟
莞香小资料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牙香树,别称女儿香、莞香(广东东莞)。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易剥落。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者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花白色。种子圆形,黑色。花期三月至四月,种子成熟期六月。
本种生长六七年后伐其正干,后越五六年,乃凿香头如马牙状,通称"牙香",燃烧之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
莞香树,学名沉香树Aquilaria Sinensis(Loun)Gilg,属双子叶植物瑞香科。莞香又名女儿香、崖香、牙香树、密香树、土沉香或白木香。Aquilaria源出希腊字Aquila(鹰),指其种子基部有一鹰嘴状附属物。栽培沉香曾盛于东莞,故称莞香。
莞香树是常绿乔木,树皮暗褐色。叶薄,草质,光亮,卵形,通常不超过10厘米。花小,芳香,黄绿色,几朵或多朵结成腋生伞形状花序。蒴果似连翘,长约2厘米。花期为每年3月至4月,种子成熟期在6月。成熟种子圆形,黑色。从育种、培植,到小苗长大成树,须6至7年时间。莞香长成大树一般为8米至15米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莞香树生长于亚热带地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莞香树苗一次移植成活率低,须二次或三次假植,形成宿根,丰富其根系后再到目的地种植。成树之莞香,乃凿香头如马牙状,取其木块,即为成品。
莞香树是一种著名的经济植物,其含有香脂的木部就是著名的中药沉香,富集香脂的沉香呈黑褐色,坚实而重,入水即沉,这就是莞香树又称沉香树的缘故。莞香的树皮色白质细,纤维柔韧,自古以来便是制造高级纸张的原料,用莞香树作原料制成的纸统称蜜香纸、香皮纸。
莞香树在东莞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唐代时,莞香由国外传入;宋代时,广东各地已普遍种植,尤以莞邑为甚。清朝嘉庆《东莞县志》记载:"莞香至明代始重于世"。清末史学家陈伯陶编《东莞县志》又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今大岭山镇)、牛眼石诸处亦不失为正;若乌泥坑、寮步则斯下矣。"因东莞一带的土质特别适合莞香树的生长,出产的香料品质最好,名闻全国,是上贡的佳品。《广东史志》记载:"莞人多以香起家","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据称当时莞香甚是贵重,有"1两香等于1两银"之说。明清时期,东莞寮步的香市与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合浦(前属广东)的珠市并称"广东四大市"。当时广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外销的莞香多数先运到九龙的尖沙头(即现在香港的尖沙咀),通过专供运香的码头,用小船运到石排湾(即现在香港仔)集中,再用大船运往广州,远销中国内地、南洋以及阿拉伯国家等地。由于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满堂,尖沙咀古称"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称为"香港",其后延伸到整个地区总称为香港。这是香港名称由来的重要说法之一。
二十一世纪,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战略目标,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树又逢生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手植莞香树;东莞市的领导干部、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热衷种植莞香树;镇区的文化广场、城市道路、绿化小区纷纷种植莞香树。莞香,东莞历史上的"老王牌",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莞香还可产"檀香"香料
莞香木种下三年后,砍去正干,留下根部,再过三四年就可以凿出其半朽部分,然后用土盖好,使其复生。这半朽的部分就是人称为"檀香"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