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红门宫 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
亚飞子
泰山拔地通天,自古就有“五岳独尊、雄镇天下”的美誉。随着历代帝王封禅泰山,道教、佛教、儒教相继传入。山上山下庙观林立,神祗众多,因此泰山又素有神府、神山的美称。登泰山,仅从红门宫就能看到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奇特文化。
红门宫是泰山登山盘道上的第一组建筑群,红门宫的名字并不是因为其建筑体上的红墙、红门得来的,而是因为其西侧大藏岭上有块巨石上有形似两扇红门而得名的。
红门宫前有孔子登临处,代表了儒家。西院供奉着碧霞元君,代表了道家,而东院供奉着弥勒佛和九莲菩萨,代表了佛家。在红门宫正殿的东侧,有一陡峭石阶,石阶的上方是飞云阁,是连接红门宫东西两院的枢纽。
红门宫西院是供奉着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中庙。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代表了道家。这座院落由大殿和东西两个配殿组成,在大殿里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
大殿的西边有一个小门,穿过小门顺着台阶向上,就是著名的“小泰山”,很多人把“小泰山”作为泰山的化身,是民间祈福的重要场所。
在历史上,年老体弱者,来不及登山的人都会来这里祈福,而最初的“小泰山”,是因为这里有一组石头,自然形状就像泰山一样,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在这组石头上都可以找到,所以大家一直认为“小泰山”就是泰山的化身。
现在的“小泰山”,是座方形院落,正北是“小泰山”殿,殿前有一座乾坤八卦炉,上面挂满了许愿牌,红色牌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整个小泰山相融合。
小泰山上还供奉着趋灾避邪的泰山石敢当雕像。
走上西院的台阶,就是红门宫建筑群的中央部分飞云阁。泰山著名的“红门晓日”景观就在这里。站在飞云阁向下望,林荫夹道,石阶绵延,峰峦叠嶂,一幅壮阔美景。清人赵国麟曾留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特别是在清晨的时候,太阳的光芒照射在三组牌坊之上,周围的绿树红墙与远处的高楼大厦交相辉印,古代与现代的结合更使泰山的雄伟壮阔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清人赵国麟留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这处院落充分体现出了泰山上的佛教文化,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和九莲菩萨。
红门宫所供奉的九莲菩萨铜像,是泰山现存的最大铜像,属于国家三级文物。在佛教的典籍里,是没有九莲菩萨这座神像的,据史籍记载,明代的万历皇帝为纪念其母李太后,封其母后为九莲菩萨。这座铜像的制作工艺非常高,直到现在,还保持着优美的线条,清晰的纹路,展示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铜塑工艺。
据史料记载,飞云阁历史上供奉的是木制观音,但是毁于年代不详,现在供奉的是魁星、文昌星和关圣帝,每年中考季、高考季以及各种考试的时候,会有很多市民和游客过来朝拜。在飞云阁的东边,就是红门宫的东院了。这座院落要比西院小很多,正殿供奉弥勒佛,对面的大殿供奉九莲菩萨,这处院落充分体现出了泰山的佛教文化。
红门宫前有“孔子登临处”,是孔子登泰山的足迹,这里代表着儒家。坊柱联上写着:“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 。孔子登临处两侧分立两碑,东为 “登高必自”碑;西为 “第一山”碑。
红门宫的创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根据史料记载明清的时候多有扩修,红门宫内的建筑设计非常巧妙,它以飞云阁为中心,形成凹形空间,与庙前的三座白色石坊和碑碣构成了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布局紧凑的古建筑群。据记载,红门宫在历史上就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一直到现在,来祈福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走进红门宫内,院落宽敞明亮,几棵参天大树矗立在院落之中,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在古朴的地面上,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云烟,整个红门宫分东西两个院落,而西院则总共有三进。顺着第一进院落北面的石阶向上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穿堂,上面牌匾上刻着“坤元广毓”四个金黄色的大字,而在穿堂旁边有一个碑刻,上面刻着“合山会”,这座碑刻体现了当时红门宫是多么的受人尊崇。
整个碑刻的碑文基本上都有人名,大约有几千个。据介绍,这个碑刻的碑文涉及到了泰安周边很多村里四千个人的名字,这些人名都是当时香客的名字。红门宫在历史上香火特别旺盛,到现在依然如此,每到农历三月十五日的时候,一天能进入将近3万人。
关于上香祭祀,红门宫原来有4个火池,在2010年泰山景区为了更好的保护游客和古建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扩建了600平方米的新院,并把4个火池改为了一个,配备了大香炉,这就是现在的西院第一进院落。自从2017年环保督查开始,泰山景区响应号召就封闭了这个大香炉,禁止游客自己携带香纸焚烧,景区会提供三根细香给游客祭祀使用。
泰山红门宫建筑群既是泰山门户,又是祈福胜地,这里香烟缭绕,景色优美,三教并存,充满了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