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概况(2)

攸然

社会经济

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水族地区。水族地区开始大量种植鸦片,每年沿都柳江外运的鸦片达数十万两,农村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过去水族妇女纺织的传统的“水家布”,因质地牢固和不易褪色而行销远近,这时也由于洋纱、洋布的输入而受打击,纺织业变成了洋纱加工手工业。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有过较小的发展,在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内开办铁、汞、锑等矿厂,但终于为国民党的官僚资本所摧残。买办资本家大肆掠夺水族地区盛产的桐油、五格子等土特产。地主阶级大量兼并土地,地租剥削由“对半分”变为地主收六成甚至七成。加上高利贷和雇工剥削,逼得许多农民倾家荡产,广大劳动人民过吃蕨根、盖秧被、以灰水代替食盐的悲惨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实现了水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国家的积极扶持下,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田灌溉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工业从无到有,建起了采煤、电力、电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等,并培养了一批水族的产业工人。解放前水族地区交通闭塞,行路艰难,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解放后疏浚了都柳江航道,江上修建了大桥,在山峦叠障的大山区通了汽车,尤其是黔贵、湘黔铁路的通车,更加强了水乡人民与各兄弟民族的联系。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建国前,水族地区只有几所学校,现已发展到县区有中学,社会有完小,队队有初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以上。本民族的科技人员也在逐步成长。解放前,水族地区的疟疾发病率高达总人口的80%以上,现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昔日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