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假做兼职 如何防止被骗?
人来疯
需学会维权。大学生打工受到权益侵害的关键原因还在于有关法律法规定性的不明确,根据原劳动部1995年印发的相关文件:“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一般大学生寒假或课余的打工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寒假到来,很多大学生选择做兼职,但是每年也都有很多大学生做兼职受骗的例子。那么如何防止大学生做兼职上当受骗呢?
1、防止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防止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有许多用人单位在雇佣大学生时,以所谓流动性大、单位物资贵重等种种理由,不合法的要收取大学生押金、身份证、学生证等,甚至房产证。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并且这样的单位离的越远越好。
3、防止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4、求职时注意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5、谨防“月进斗金”陷阱及“赚大钱”陷阱。不要被“高薪、月收入数十万”等夸大不实内容为征才的广告所迷惑。更不要被说服要求购买材料费,至于“小投资发大财”或“赚钱创业良机”等广告最好小心。
6、需学会维权。大学生打工受到权益侵害的关键原因还在于有关法律法规定性的不明确,根据原劳动部1995年印发的相关文件:“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一般大学生寒假或课余的打工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使得大学生打工在诸如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而一旦在打工中与雇主发生纠纷,由于通常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文本,也往往不能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提起劳动仲裁,使得很多大学生最终选择忍气吞声。尽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不属于劳动关系,但民事的劳务关系还是存在的。因此,大学生不论假期打工还是平时打工的时候,都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务协议”。可以比照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约定,协议可包以下内容:用工双方的名称、工作内容、劳动期限、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和工作班次、企业的管理职责、劳动安全保护条件;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等。有了这份协议,一旦发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大学生们可以作为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或求救。在助学过程中无论是遇到或发生事情,如一旦发现雇用劳动方,有侵权、违约、强迫打工者从事违法行为时,应立即与有关部门反映,紧急情况下及时拨打110等报警电话。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8、大学生本身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听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讲座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9、大学生打工的同时,一定要弄清雇工单位的合法性和工作的具体内容,比如说,他们是否有工商,税务营业执照,是否有固定场所。要记清营业单位的详细地址和法人代表的姓名,注意保留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在司法解决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证据。
社会比较复杂,大学生出去更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别轻易相信别人,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被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