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风俗琐谈(4)
一夜惊吓
丧葬 老人去世前,子女均不远离,以表孝心,并注意聆听老人临终遗言,若断气时其子女不在眼前,则被视为“不得济”。
老人悟死 要将寿衣穿好,如果断气后再穿,说是不顶用了,到阴间仍是光身祼体。乡间常传某某托梦附身说在那边光身不敢见人,解决办法是托扎匠糊上纸衣焚烧祷告即可。
老人死后 即放鞭炮,烧三斤三两火纸。“三斤三两”似为此专用语,在当地市场买菜称物,如为三斤三两则只说三手二两,以为避讳。
逝者入棺殓时,口衔铜钱,呈面上躺卧状,手拿用手帕包裹的打狗饼子。孝子(长子)端半碗清水,用棉絮蘸水给老人净面,然后将碗从屋顶扔向屋后,这时棺盖尚不合严。棺木一般放置长子堂屋,棺前置一长明油灯和一蜜蜂罐,罐内放面条,罐口放一馒头,馒头上插一双筷子。棺前地上置一烧纸火盆(可用土坯围成)。
丧事初议后,即分别去亲威家报丧。报丧时行跪拜礼,言明去世时间,烧纸时间。同时开始预订响班,请阴阳先生,准备孝布、买菜等。
第三日下午为烧纸日期,至时所有亲朋好友,乡邻均前往吊丧烧纸。至亲送祭幛、摆祭菜(猪肉)及纸牛马、纸轿、大幡、摇钱树等。吊唁时,女客至门前嚎丧哭入灵前,稍时,孝眷出棺屋磕头谢孝。男客则由大总(司仪)分别安排,高声唱喏:“请客烧纸――”男客则蹲于灵前哭丧,听大总三声“请啊”止哭,起立后绕祭桌一周,然后三叩首,三作揖,礼毕,大总即喊“孝子磕头谢”,孝子叩首但不出棺屋。
三天烧纸前,子女晚辈披麻戴孝,穿白鞋,孝子也有赤脚者。孝子戴撮头帽,帽边缝上棉絮,长子另加缝一铜钱,腰间束麻。女儿、儿媳发上扎麻,身穿拖地白大褂,脚脚扎白布带子,也有儿媳为节约不缝白褂子而头顶白首巾者,长约七尺(白布尺,每尺近60厘米)。其余子侄辈戴筒帽、孙辈戴羊角帽。女性根据辈份顶七尺或五尺长短不同的首巾,小女孩顶三尺首巾。
烧纸时,凡送祭礼的亲友均破孝,按辈份给孝帽、首巾。乡邻一般不给破孝。
烧纸结束近傍晚时,在大总的主持下开始去村口或十字路口“送三”,也叫“送汤水”,途中两人招着半桶油汤,边走边用勺子舀出撒于地上。儿孙辈男女各持哀哀棍在路口围成一圈,但须在来路留出空隙,先由长子将长方形木托盘斜立于地上,一手扶持,另一手拿一铜钱在托盘上上下左右推动,口中念道:“ ××您粘钱吧,粘钱就知道您来啦。”不停祷告,让死者对挂念之人、未子心愿放心等等。一人不行,可另换兄弟姐妹,只要铜钱粘在板上,便表示死者灵魂已至,全家痛哭一场方还。送三粘钱时,一般留住的亲友均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