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习俗 “三月三”(4)

嘉云桑

进入民国时期,巴蜀各地三月三日的民俗,也有所演变。除广安一带还保持了古俗“携酒果游篆水石明镜三十六滩,由龙门下凤洲,盘石曲水间流觞歌咏”;还要在玉皇观举办“报恩会”。灌县(今都江堰市)也还有这类修禊活动。但华阳、新繁等地修禊事已逐步减少。江津县的“文人之好事者不临流而登高”,实际上继承了汉代的古俗。绵竹、简阳、华阳、灌县、万源等地基本上变成了踏青活动。万源的乡农们要举办“鹊鸟会”,禁入山采樵,传说是惊动了鹊巢,必然导致鸟鹊会耗践谷物。华阳、新繁一带人家采荠菜,金堂县城厢一带是扯雀雀草,用以“扫门窗,置几案,云可避虫蚁。”

简阳的当天,要举办“童子会”。还要在白塔寺买卖农具,准备春耕。松潘县因为本地气候春天来得迟,民间要进行栽接花木的农事活动。

巴蜀地区民间把三月初三称作“三婆会”,有的又叫“三霄会”,如崇州。传说金霄、银霄、碧霄三姊妹,掌握着人间的生育和婴幼儿的祸福。境内羊马场的两仪宫,塑有三霄娘娘神像,向其求子者不绝,遂成盛会。会期农历三月初三至初五。其时,羊马桥河坝搭戏台,三霄行身观戏享祭。

很多地方都会举办“抢童子”的活动。龙泉驿、双流、新津、郫县、彭山、金堂县城厢一带。如龙泉驿地区有4处,以洛带为盛,地点在燃灯寺前的川主殿。童子为木雕,共12个(闰年13个),分头童、二童、三童及一般童子。迷信说法,无嗣者抢得童子可以生育。头童最大,据说最灵验,所以最珍贵,抢夺亦最激烈,故有“三月三,堆人山”之说。值此日,参加抢童子者成百上千,观众数万。照例先演唱川剧《仙姬送子》,戏毕会首便焚香礼拜,通禀神灵,然后鸣炮3响抛出童子,台下便开始激烈争夺。一个头童或二童,往往要争抢三四个钟头,途程达两三华里,直至不知在谁手中时为止。童子抢得后,即于当晚鼓乐吹打,送往事先约定好的求嗣者家中。主家则要迎童供奉,并设宴酬谢祝贺宾客,对抢童者另加厚酬。有的地方木刻童子是3个,如新津;有的甚至少至1个,如郫县。争抢更加剧烈。为了避免争抢中发生斗殴伤人,郫县还议定了“亮童”的程序,即抢得童子并高举过头的,他人不得再抢。抢得童子后,由亲友将童子置彩亭中,有的地方是选一个男童骑着扎花的高头大马,敲锣打鼓送往无子之家,主家须设宴待客,厚谢帮助抢夺之人。以后此家主妇如碰巧怀孕,须备贡品和钱物送庙中还愿。解放后,认为此项习俗事涉迷信,已基本破除。

此外,三月三日也是一些行业的传统庙会,同时“兼有物资交流”的作用。如双流县、蒲江县的印染业行会举办“二仙会”,“供奉布料染色发明者梅仙、葛仙。”蒲江县“二仙会会址在县城南街火神庙巷二仙宫,每年此日集会于此,祭神议事”。灌县有聚源镇的歇马寺庙会,太平镇的娘娘庙会。新都县庙会有马家乡的普利寺会和天元乡施家营的柳神会。彭州在此日举办的“传统庙会,朝丹景山、葛仙山、天台山、蓥华山”,崇州羊马场的三月三,逐步演变为人们旅游或进行春耕物资交流的节日。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嘉云桑
  • 趣闻 夏梦氏
  • 趣闻 竹筱
  • 趣闻 凝残月
  • 趣闻 吟怀子
  • 趣闻 妙芙酱
  • 趣闻 清新记
  • 趣闻 雅韵氏
  • 趣闻 宇寰
  • 趣闻 翠梅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