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杰与“栒候笔”
旭明郎
宋人杰,号栒候,政和县东平镇东平村人,出生于1812年,逝世年月不详。村里人称他少年时,性格沉稳、坚毅,有大志向。
宋人杰自幼好学,苦练书法,寒来暑往,从不停止,书法功力越来越深,少年时即以楷书名闻遐迩,登门求他写字的人接踵而至。1833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当时他22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想要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于是游学京都,潜心研究经史诗文,兵食吏治,期望能够报效国家。1838年参加会试成绩优异,他的文章深得分校官、尚书单懋谦的赏识,欲列榜首。然而因为他的名字叫“人杰”,人中之杰,被理解为狂妄自大的意思,因此竟然遭到主考官、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嫌忌,结果,宋人杰不但没列位第一,名字连金榜都题不上。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投降派穆彰阿掌握朝政,他排斥异己,丧权辱国。宋人杰感到报国无门,很失望,就不想再为做官而奋斗。他居住在京城20多年,专心研究书法,并独创了以兔毫裹鼠须的毛笔。这种笔有狼毫的刚劲,还兼具羊毫的柔韧,因此书写刚柔相济、运用自如,深受书法大家及普通市民的喜爱。后人把他创造的这种笔以及他独创的书法字体,称之为“栒候笔”,他的名声因此享誉京城,一时洛阳纸贵。
宋人杰晚年回到家乡,寄情山水。他在《游奖山散记》中写道:“归来古寺中,斋僧留我宿,自知脚力疲,弟觉厌喧黩,会当洗尘客,入山十年读。”从中可以看出,读书依然是他孜孜以求的生活方式。
后来他闭门著书,曾著有《易说》、《知足知不足斋诗》、《落花吟草》等著作,可惜由于战乱等原因都已失散。好在他亲自撰写的《东平义学章程碑》得以保留。这义学章程对于学风的开创和传承以及义学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也因此东平文风典盛,人才辈出。宋人杰未能实现金榜题名、报效国家的愿望,在孙子辈得到了实现。他的孙子宋滋兰、宋滋蓍勤奋好学,饱览经书,兄弟俩同榜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