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文庙
俊鹤酱
湄潭文庙,是贵州境内现在保存完好的三大文庙之一(其中一座是安顺文庙,一座是思南文庙)。坐落于湄潭县湄江镇中山东路回龙山,是湄潭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属贵州三大文庙之一的儒家圣殿,其建筑规模宏大,建造工艺精湛。
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启二年(1622年)被焚,五年重建;清咸丰九年(1859年)再毁于兵乱,同治十年(1871年)再建。光绪四年(1878年)扩建,上漆饰金,遂成规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原有建筑包括影壁墙、状元桥、月池(或泮池)、棂星门、节孝祠、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南北庑、明伦堂、钟鼓楼、大成殿和崇圣祠等。历经近400年历史的变迁,现在我们看到的湄潭文庙,只剩下大成门、南北庑、钟鼓楼、大成殿、崇圣祠,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整组建筑座东向西,平面呈竖长形,顺后城坡山势,次第升高,层层迭上,将每栋建筑沿一条中轴线对称地分别建于五级平台上。
1937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将侵略战火弥漫我中华半壁河山。地处东部沦陷区的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理想,踏上史无前例的漫漫西迁之路。他们穿越江南六省,驻足九个地方,行程五千多里,历时两年多,最终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并在此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
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永兴办学,将湄潭文庙用作其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公共课教室、部分教师和留学生宿舍等。1944年10月,中国科学社年会在此举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到会致辞,会上宣读论文39篇;1945年,中国物理学会贵州区年会先后四次在此召开,宣读论文50余篇。新中国成立初期,被辟为湄潭县图书馆。
湄潭文庙是湄潭县境内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古建筑之一,其中精巧的木雕和石刻不可多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等多种文物价值。尤其是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期间,将湄潭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等的那段历史,更为其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