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名人故居
恒硕桑
容县无论地域还是人口,都是个小县,但它却向现代历史奉献了一大群名人战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老百姓俗称“九军十三师”的国民党将领,据有关方面统计,少将以上军衔的有80多人,其中上将9人、中将18人,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黄绍竑、黄旭初、叶琪、何柱国、夏威、韦云淞、罗奇、苏祖馨、马晓军、李本一等。
这些将军,有不少是新桂系的骨干,但也有例外,比如早在1935年就因坠马辞世的北伐名将叶琪、曾任东北军第一骑兵军军长的何柱国、中央军的罗奇。这些将军年轻时都可谓热血青年,满怀报国热忱,追赶历史风云,或北伐中原,或抵御倭寇,或拓展桂系的生存空间,金戈铁马,沙场搏击,有声有色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作为当时的统治集团,他们一些人既与蒋介石有矛盾,又不遗余力地镇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有的与新中国走到了一起,有的则选择了远离政治,逐渐淡出历史,只有极个别人坚持原有的政治立场,给人们留下了惋惜的喟叹。
如今,历史的风云早已消散,剩下的,只有峤山绣水间一幢幢古老的大宅——那些将军们的故居,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面对着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向那些走近它、又愿意探询他的后人,透露出一星半点、似真似幻的陈年遗事。
正是新年的第一天,趁着假日,我来到黄绍竑的故居,故居坐落在县城南面四十余公里的黎村镇的乡间大宅。关于它,近年来有很多堪舆大师穿行其间,摆罗盘,演八卦,观后山,瞻前水,作过许多事后诸葛亮式的点评,为它增添了不少扑朔迷离的色彩。
虽是假日,故居里却一派繁忙,有木工在其间劳作。原来,2006年国务院将黄绍竑故居等一批容县近代建筑,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更是拨下重金,要将这些故居逐一修缮,其中用于黄绍竑故居的经费就有数百万之巨。木工是从外地请来的,按照文物管理修旧如旧的原则,要将原来已残旧不堪的砖木结构建筑一一复原,实非异事.我们看到楼阁已基本修复,许多窗棂花格等构件,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黄绍竑故居
这幢老宅传为黄绍竑父亲黄玉梁手建,占地数亩,有资料说建于清代中叶,其实不确,果为黄玉梁所建,其年代当在清朝末年。黄姓为容县大姓,名门望族,清代有“父子公孙三进士、族中五举人”之盛。族中辈份以“金玉绍芳猷”排行,黄绍竑的父亲黄玉梁,即为五举人之一。离黄绍竑故居不远的平洛村,有一座平潭大屋,据说是清光绪癸末科进士黄玉忠所建,其父黄金韶为清道光丁末科进士、曾任苏州知府。平潭大屋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9千多平方米,大小208间房室,工程之大实属罕见。黄绍竑的故居与平潭大屋相比,尽管有点小巫见大巫,但也有三进数十间之多,且保存相对完好。
1895年出生的黄绍竑从小受到新思想影响,志向高远,早在13岁那年,经一番大哭大闹,方赢得父亲准许,跟随四兄前往桂林报考陆军小学。那时从容县到桂林,走的是水路,沿杨梅江到容县,再沿绣江到西江,溯漓江而上桂林,一路山长水远,行程二十余日,劳顿不堪。一个本该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孩子,却早早离家外出求学,诚为不易。
李宗仁故居
桂系早期的李、黄、白三巨头,李宗仁故居在临桂县两江镇的榔头村,黄绍竑故居在容县黎村镇的山嘴村,白崇禧故居在临桂会仙镇的山尾村,正是出自这一头、一嘴、一尾的李、黄、白三位人中之杰,创立并成就了新桂系的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黄绍竑离开桂系,新桂系的核心转为李、白、黄,而这个“黄”的黄旭初,也是容县人,老家就在离黄绍竑故居不到二十公里的杨村镇东华村。
广西陆军小学是清末推行的“新政”之一,由当时年仅30出头的广西巡抚张鸣岐于1906年主持创立,李宗仁进的是1907年的第二期,与白崇禧同学。黄绍竑乘船来到了桂林,先入兑泽高等小学就读,待正式考进陆军小学,已是1910年的第四期了。他在陆军小学接受了很多新思想,矢志要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当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他和同学们深受震动,待听到武昌起义爆发,他再也忍耐不住了。马上参加了北伐敢死队随军北上,并担任班长,其时年方16岁——放在今天,也就是个乳臭未干的高中生。
民国建立初年,群雄并峙、军阀混战。黄绍竑于1916年冬从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到“广西王”陆荣廷的部队里当排长。次年夏天,广西当局以马晓军为营长,创办陆军模范营以培养人才。马晓军也是容县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受过系统深入的现代军事教育,他模范营的中层领导,集中了黄旭初、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后来咤吒风云的桂系栋梁,由此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因而有人将马晓军称为新桂系的前驱和教头,确实不是过誉。
黄绍竑在以后的政治生涯里,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远见和智慧,有那么几件事:一是和李宗仁在玉林起家之后,独自向梧州发展,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他和李宗仁等人统一广西的大业。二是当桂系已成气候之际,蒋桂战争爆发,他脱离桂系归附中央,事虽出于不得已,但却从另一方面为桂系拓展了新的生存空间。三是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他幕后助阵,提出以退为进策略,使桂系的政治成就走向最高点。四是国共两党大决战之时,他毅然投向中共一方,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他是个既心忧天下、又有所图谋的人,知可为而为,知不可为而不为,他那些文气充盈、音韵优雅的词作,就是他过人的抱负与才情的充分展现。
黄旭初故居
黄旭初的故居由他父亲所建,其实也就一幢普普通通的桂东南民居,背靠山鸡山,面临当发河,出门就是一面陡坡。黄旭初的父亲黄寅生秀才出身,民国初年当过县长。黄旭初长期随父外出求学,打下了深厚的同学基础。他曾撰写了一副颇具气势和深意的对联,悬挂于屋厅两旁:“祖父好自夸,爻山爻水谁料草庐生关岳;儿孙行实践,敢作敢为孰知秧地出咆哮。”——写这副对联的时候,他身任军长之职,自觉有资本可以关岳、虎豹自诩了。事实证明,黄旭初也确非等闲之辈,他从1931年到1949年,担任了长达19年的广西省主席,任职时间之长,实乃现代中国政坛所罕有。这期间,他也算励精图治,大搞乡村、公路、工业、学校、民团等建设,为真正是一穷二白的广西,开创了一定的新局面,广西也一度被誉为“模范省”。抗日战争中,广西为前方战场输送了四十余万颇具战斗力的兵员。广西兵顽强拼博、英勇善战,直接参与了徐州、武汉、桂柳等渚多会战,牺牲者达十数万之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边鄙之省的广西能有如此作为,应该说与主政者多年的施政方略和勤勉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但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出现了多达数十万人的土匪队伍,应该说也是多年民团建设留下的恶果之一,就像秋天的剩果,风雨飘摇,久久不坠。解放后黄旭初寓居香港,中共曾让他的侄子给他写信,说他如能回大陆,可以让他重新主政广西,他回信说:请代我谢谢毛泽东先生,我年事已高,不堪重用了。
马晓军故居
马晓军的故居在松山镇慈堂村,始建于1919年,其时马氏正担任广西护国军副司令,他的“慈堂大屋”先后建了9年,是一幢西式的哥特式建筑,占地3200多平方,正面五开间,地下一溜半圆拱门,二楼则是一溜半圆拱窗,四角有炮楼,俨然一座气势恢弘的四方城堡。仅这幢房子,就走出了马晓军中将和展鸿、振鸿、翔鸿三位少将。房子建成次年,马晓军因为参与策划倒蒋失败,导致他的军事生涯戛然而止。
夏威故居
韦云淞故居
苏祖馨故居
罗奇故居
夏威、韦云淞、苏祖馨、罗奇等人的“故居”,其实都是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的“新居”,中西合璧,一律青砖到顶,玻璃大窗,地上铺着当时十分罕有的瓷砖,据说都要从同外进口。他们有的人虽然最终没能和共产党走到一起,但或许因了桂系和蒋介石多年的矛盾,他们也没到台湾去,而选择了寓居香港,安度余生,作为黄浦军校首期毕业生的罗奇,曾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工作,参加了北伐、抗战和内战,最后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官至陆军副总司令,死后葬于阳明山,可谓享尽殊荣了。
夏威的胞弟夏国璋,是最早为抗日捐躯的高级将领之一,淞沪会战中担任174师的副师长,1937年11月20日,他指挥部队争夺西山,不幸被日寇飞机击中身亡,追赠中将军衔。解放后,他同样被新中国追认为烈士。民国年间在湖南南岳衡山建立的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里面还矗立着他的纪念碑。
加拿大汉学家戴安娜·拉里在《中国政坛上的桂系》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新桂系:“桂系不是一帮盲目的军阀,其成员经常头脑不是很清楚,有时也很狡诈,但他们不是骗子。他们是有坚定信念的军人,知道崇尚武力的局限性,感到有必要将军事和政治手段结合起来用以解决中国的问题。他们通常对军事手段的重视超过对政治手段的重视,他们不是穿军装的政客,这本身从未成为其目的,结果总是要去追求更高的政治和思想的目标。”——这话听来有点绕,我则更愿意这样说:他们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历史,但同样受局限于他们的历史。历史是一条漫长的无法割断的链条,一节紧连一节,后面的一节对前面的肯定有革命,也有承继,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人们对这些民国将军的称呼一变再变,先是反动军阀,然后是近代名人,继而民国将军,再到抗日将军,仅从称呼的变化,就不难体察出其中的人世沧桑,体察出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和理性的逐步回归。如今,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大称谓下,国家已拨出巨额经费,对这些故居进行了保护和修缮。如果要让它们真正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份,从中不断挖掘出可以还原历史、追念前人、凝聚人心、昭示后辈的精神力量,还有待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