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民间俗谚(3)

连枝

屈龟军

“军”是中国象棋上的一个术语,指动用车、马、炮、兵(卒)向对方将(帅)发起进攻,并欲置于死地。“屈龟军”即是将(帅)受到致命打击,如屈龟那样动弹不得,只好认输。此语用来比喻某人处在一个无法施展才华的环境里。

给人做卒子

“卒子”即士兵、差役。此语用来比喻某人素质较差,只能听唤他人调遣,被人家当做枪来使用。

沉七洲,浮莆田

《山海经》说:“闽在海中”。远古时,福建东部低地,海水入侵,莆仙二县,由仙游东南至莆田南北洋皆为海域。在莆田只有广业诸山出没海滨一带而已,其中九华、壶山二山之间,海水环抱,成一大湾,处连涵江、江口、黄石、笏石各地,皆海滨人交通所及,南北洋数万顷的田地,还在海中。后由于陆地上升和泥沙冲积,使黄石、华亭等地渐成平陆。于是有了“沉七洲,浮莆田”的传说。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莆田古称兴化,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当时兴化军管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广化寺原名金仙院,原为南北朝梁陈间即陈永定二年(558)大儒郑露三兄弟所捐的住宅。隋开皇九年(589)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皇帝赐寺额“灵岩”,故改名“灵岩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又易名广化寺,并进行大规模扩建。故言“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先鹅头,后“红头”(涵江)

鹅头古城位于埭头镇鹅头村鹅头山腰上(亦称鳌山),相传称“鹅穴”,地形如鹅头一样,从大蚶山的一脉向北,直伸兴化湾。因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在宋代逐渐成了莆仙货物集散地,并建有石头城堡以保护集市商贸货仓。但由于鹅头城比较偏僻,水陆交通不便,且没有深水避风澳,大轮船无法入港直接装卸,故有识之士和商贸家分别在白湖、宁海、三江口等地进行探索性试航。经过比较,地处涵江的三江口是最佳的港口,不但陆路可通福州、泉州、厦门,内河水路可通莆田南北洋平原各地,溪船也可直达仙游。这样,三江口港成了莆田最大的海运港口,鹅头港便逐渐荒废了。

旧时莆田人称涵江为“红头”,故有“先鹅头,后红头”的民间谚语。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顿,初六“嘴笏笏”(嘴朝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莆仙地区,从初一到初五,天天像过节似的,俗称“五日节”,即初一吃米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麦螺,初四门窗两旁插艾草,据说是为了驱邪避毒,初五中午,按例全家吃面条,洗“午时水”。“午时水”是用菖蒲、艾草等几种野草放在大锅中加水煮成,据说用此水沐浴能驱病防疫,此外在煮“午时水”时,还放些鸭蛋和新采的黄豆荚。蛋煮熟后,壳被草汁染成嫩黄色,剥开吃,别有滋味。过了“五日节”,就恢复平时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吃了。

十三十四,“担”(挑)来“担”去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是莆仙人民“送纸”祭祖的日子,因此在十三、十四日,出嫁的女子必须提前备办牲礼,回家祭奠已故的父亲或母亲。牲礼放在竹编油漆的红色花篮里,要分装成一担挑到娘家,后娘家回礼,再挑回家,故言“挑来挑去”。

芋“裙”(焖)米粉炒

此言即焖芋头与炒米粉,是莆仙人在中秋节的传统风味美食。因莆仙方言“裙”与“权”谐音,所以这道菜寓权且、将就度日的意思。

“红头”(涵江)街二十四铺

“红头”即涵江的俗称,铺指店铺。涵江自古是繁华之地,有“小上海”之称。此言指涵江是繁荣的商埠。

三十暝有工看鲁戏

“三十暝”即大年三十夜晚,“有工”即有闲时间,“ 鲁戏”指除夕夜在城隍庙上演的戏。鲁指瘟神;福州一带有“拏”神,专门拏拿人魂的神。因城隍庙中有“鲁部大神”,故称“鲁戏”。此言乃指旧社会穷人在大年三十为逃避债主讨债,而躲到城隍庙看鲁戏,而债主也不敢到城隍庙来讨债,以免触犯神怒。所以看戏是假,躲债是真。此俗早已绝迹。

九里洋叫天

九里洋在莆田江口,旧时这里河道纵横,进去后容易迷路出不来。叫天是叫苦不迭的意思。此言用来比喻某人陷落困境,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冲沁马栏角,鸡母“黄别”(不识)谷壳

冲沁与马栏均为莆田北高地名,地处沿海,有沙地没有水田,当地人民以渔业为生,故言此地母鸡不识得谷壳。此言用来比喻到了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

事久讨鞋讨鞋样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吊丧》,该剧亦叫《英台山伯》,事久是山伯的书僮。此言用来比喻做做样子而已。

孔明火烧葫芦谷,烧死魏延也好,烧死司马懿也好。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六出祁山》。司马懿是魏军统帅,魏延虽是蜀军大将,但孔明早已看出他有反相,久后必生祸害,故言“烧死魏延也好,烧死司马懿也好”。此言用来比喻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文峰宫请总簿看

文峰宫位在莆田城内文献路,宫内奉祀海神妈祖,旧时记有戏班规章的总簿也放在该宫内,而不放在奉祀戏神雷海青的瑞云祖庙,所以戏班要是发生纠纷时,便言“文峰宫请总簿看”。

宗保十三岁了,正给讲亲戚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王郡主归宗》。宗保即杨家将中的杨宗保,讲亲戚是讲亲事、婚事。此言用来比喻选择适当的时机。

三锣鼓齐动

莆仙戏在演出时,先由鼓头(鼓手)击鼓三下,称为“报鼓”,尔后放鞭炮,打起三通锣鼓,称为“三锣鼓”,接下戏开演。要是几个戏班一起演出,唱对台戏,打三锣鼓,那就更热闹了。此言用来比喻有好多事须同时办的紧张情况。

桂英割喉的钱

语出莆仙传统剧目《王魁》,剧中桂英用刀割喉而死,所以此言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钱”的意思,谁去动用此钱,就是居心不良,不得好死。

戏做落(露)棚脚

莆仙戏在农村多为搭戏棚演出,观众一般是围在戏棚前方和左右边观看,要是观众稀少,就会露出棚脚。此言用来形容某件事没人理睬,没有市场。

王英打换吃

语出莆仙戏《三打王英》。王英为了劝说义兄铫刚出师抗番救汉,而不记私仇,甘冒皮肉之苦。他先后被杖三次,每次受杖之后,铫刚都请他饮酒,他则言“横直(横竖)就是‘打换吃’。”此语用来比喻受小恩而吃大亏。

一担笼(戏篮)放外头,常常吃亏

过去莆仙戏班不大,所有行头、道具和其他用具分装在正笼、副笼、头笼、四笼里。由于在外流动演出,常受到地痞、劣绅的欺侮,动辄就被扣留戏笼,致使无法到别处演出。此语用来比喻出外打工者的苦处。

郑恩打输乞丐

语出莆仙戏《高怀德》。郑恩自诩武艺超群,天下无敌,谁料被一个乞丐打败,原来这乞丐是绿林英雄豪杰所扮,武艺更高强。此言告诫人们不可趾高气扬,衣帽取人,亦不可欺侮弱势群体。

等到鸡母老公啼

“鸡母”即母鸡,“鸡母老公”即公鸡。此言意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三斤半鸡母,还是惊老鹞

“三斤半鸡母”是小母鸡,“老鹞”即老鹰,此言讽刺一些年轻人缺乏经验和胆量,在大事临头时缩头缩脚,茫然不知所措。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妙思
  • 趣闻 悦辰
  • 趣闻 昌翰郎
  • 趣闻 帝凡尘
  • 趣闻 无言歌
  • 趣闻 充满电的眼睛
  • 趣闻 友安君
  • 趣闻 怪比
  • 趣闻 筱萌
  • 趣闻 幼丝酱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