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3)
释怀人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旗鞋
满族先民有“削木为履”的习俗。至清初已发展成为高跟木底的女鞋,形似“花盆”的,称“花盆底”鞋;形似马蹄的,称“马蹄底”鞋。老年妇女的旗鞋,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一般鞋帮、鞋面都镶彩边或串珠图案。满族素有“女履旗男穿靴”的习俗。官员穿方头靴,平民穿尖头靴,靴子用缎、绸、布、革制成。民间满族男子喜穿“靰勒鞋”,此鞋多用兽皮缝制而成,内絮靰勒草,穿起来轻便暖和,适于冬季狩猎、跑冰时穿用。
满族鞋样式较多,旗式坤鞋就分数种。坤鞋有:平底鞋,前端着地处稍削,便于行走,鞋面为布、缎,彩绣花卉图案;马蹄底鞋,妇女高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前平后圆,上细下宽,因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而得名;花盆底鞋,妇女高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上敞下敛,成倒梯形似花盆。“马蹄鞋”、“花盆鞋”亦称旗鞋。妇女盛饰时多穿用,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的改革,民国以后已不多见,但是男式“多脸鞋”及“千层底鞋”在民间还流行。多脸鞋,用布或缎子制成,以双道皮条缝于鞋脸之上,鞋尖突出于鞋底之外,侧面形似小船;千层底鞋,满族男女家居穿着,将布头或旧布裱成袼褙,多层合在一起,以麻线纳鞋底,因层多而得名。这种鞋不仅轻便自如,吸汗弹力强,还可以养治脚病,至今农村妇女休闲时仍做些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