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 一个延续千年的风花雪月的故事(2)
曼安
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明代就赶过“三月街”。《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记载:“(三月)十五日,是日为街子之始。盖榆城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自此日始,抵十九日而散。十三省货物无不至。”徐霞客赶““三月街””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此时大明帝国已风雨飘摇,四年后便灭亡了。徐霞客看到的是一个经济凋蔽时期的“三月街”,但是十三省及云南省内各民族的货物仍然“无不至”,集市仍然热闹非凡“男女杂沓,交臂不辩”。
清代的“三月街”,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当时,大理的留日学者李燮羲曾写诗描绘“三月街”盛况:“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足见“三月街”已具有了相当的国际影响。清代乾隆大理举人师范写的《月街吟》中的诗句有:“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
大理“三月街”是大理地区沿袭千年的民间物资交流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在云南乃至西南地区颇有影响,是大理地方民俗及节庆中最有代表性的盛会。《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三月街”当时的盛况:“具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此为马市,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每年的“三月街”,白族龙狮队表演、“绕三灵”等民俗文化展演,都是“三月街”文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从这些浓郁的民俗文化展演中,感受到了无比的欢乐、祥和与热闹。“三月街”作为白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的大舞台,在7天月街期间,歌舞不绝,戏曲连台,到处耍龙舞狮,唱白剧、大本曲、吹吹腔。白族群众一年中各种节日的民俗文化内容,都可以在“三月街”中得到展出,让人大饱眼福。传统的赛马、赛龙船、敲金钱鼓、耍霸王鞭、白族古调和民族风味,不仅吸引了州内各族群众前来赴会,还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三月街”期间,滇、川、藏及周边国家的商贾和游客云集,民族名特产品荟萃。各族人民载歌载舞,青年男女跳起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老人一对对扶着柳树枝起舞;到处耍龙舞狮,跳麒麟凤凰舞、白鹤舞;唱白剧、大本曲、吹吹腔。在“三月街”中白族一年中各种节日的舞蹈全部展出,让人大饱眼福。对歌台装饰得五彩缤纷。脆生生的歌声,唱得迎鸟落枝。男女各坐一边即兴赋词,你唱我对,我唱你和,风趣诙谐的白族调飘荡在大理三月街上空,更增添了民族节日的文化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