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铁柱 中国最大的古铁柱(2)

采蓉

唐初,洱海地区属唐的“羁縻川”,有史载:“唐太宗时,因柱岁久剥泐,龙佑那十七世孙云南镇守将军张乐进求等思武侯之功,重铸铁柱。”但已无实证可考。公元713年,蒙舍诏第四代王皮罗阁被唐玄宗封为“台登郡王”,他趁此机会先后吞并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正式建立了南诏国,把都城从巍山迁往大理太和城,唐朝立即承认,赐皮罗阁名“蒙归义”,晋封云南王·越国公。到了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时,南诏的疆域范围扩展极广。传说蒙世隆出世后,一拳紧握,七岁始开,掌心有“通蕃打汉”四字。史载蒙世隆能征善战,在他在位的十五年内,就发动过九次对外战争扩展疆域。曾“两陷安南、邕管(今广西南宁一带),一入黔中,四犯西川,”把南诏的疆域扩展到东接唐地(今四川、贵州),北至吐蕃,西至伊洛瓦底江与印度相望,西南与缅甸中部为界,东南到交趾(今越南)。

哀牢族人,是图腾崇拜的民族,每个族系都有祖宗树崇拜,进入唐,佛教十分盛行,南诏也不例外,《北国因由》载“观音十诱罗刹”和“观音七化立南诏”等佛家因果轮回的箴言,对历代南诏王的影响极深,南诏的好几代王室都以和尚为国师。蒙世隆更为突出,他认为每次战争的胜利都是佛祖相助,是天意,他动用国库钱粮,组织人员抄写《金刚经》,建大寺八百,谓之去若,小寺三千,谓之伽蓝,遍于云南境中,设观音道场,传经诵佛,家知户到,皆以敬佛为首务。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为了标记功劳,笼络人心,巩固政权,同时也利用了民众焉信佛说,皈心祭祀的心理,蒙世隆把世居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天神崇拜融为一体,把原已“因岁久剥泐”的“天尊柱”重铸成了这尊万古不损的“南诏铁柱”。柱身题记直行正书阳文:“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二十二字,外有单凸线边框。”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蒙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即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建立至今已逾千年历史的南诏铁柱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因为它的形体、构造的独特性,在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中是唯一的一件,且有明确的纪年,距今已有1139年的历史,更突出了它独有的科技文明价值和历史考究价值。

南诏铁柱屹立千年不倒,保持了建立时的原貌,铁柱庙虽然历经了清乾隆四十九年的重修,但总体保持了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南诏铁柱的存在与相距不远的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殿窝白崖城古遗址”交相辉映,可以验证许多地方史籍的记载,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其次是它的艺术价值。铁柱庙占地面积70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由前、中、后三院组成。其巍峨的正大殿,精巧的中院山门暨戏台,独具风貌的照壁等建筑以及铁柱庙中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踏歌会所反映的“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缕翔环遗旧壘;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的彝族传统踏歌会,充分体现了弥渡古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再次是它的科学研究价值,南诏铁柱是我国唐代现存唯一的一件大型铁质铸件,对研究古代科技史、冶金史具有重要价值;然后是它的民俗学价值。南诏铁柱庙是一座“巫道相容”的宗教建筑,融铁柱崇拜、土主崇拜、道教信仰为一体,对研究云南古代民族宗教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是它的社会文化旅游价值。

南诏铁柱庙每年举行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影响力,在当地和周边地区有着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同时它所蕴含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更成就了它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综上所述,可见南诏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祭柱就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远流长,在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战国古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杀人祭柱盖”贮贝器。南诏中兴二年《南诏图传》中祭柱场面的铁柱与南诏铁柱十分相像,传说白子国张乐进求让位细奴罗时,曾在铁柱前祭祀立盟。而南诏铁柱庙内就有反映当时祭柱情形的祭柱图。彝族人细奴罗所建的南诏王朝早已作古,而南诏铁柱山经风霜雨雪,仍傲然于天地之间。彝民的树图腾崇拜直到今天还是无处不在。伴随着彝民走过春夏秋冬。仍然延续于广大的彝区。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采蓉
  • 趣闻 树芬
  • 趣闻 云中鹿
  • 趣闻 树鹤君
  • 趣闻 神经质
  • 趣闻 星驰酱
  • 趣闻 子晨氏
  • 趣闻 南辞
  • 趣闻 爱情无关
  • 趣闻 高谊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