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苗族支系(2)
惆怅
苗族支系按自称、语言、服饰、地域大致可分为以下60个:
1、湘西黔东支系 该支系自称“果熊[qo35xong35]”,旧时称为“红苗”,以湘、黔、渝、鄂边区为分布中心。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内分东部和西部两个土语。东部土语主要通行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及古丈部分乡镇。西部土语则通行于湘西凤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顺、龙山、麻阳、新晃,贵州松桃、铜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庆秀山、酉阳、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丰、来凤等县。现今除湘西、松桃、铜仁和秀山、彭水等县有部分仍保持本族群语言和服饰外,其他县已基本汉化。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苗民起义被镇压以后,该支系迁移至贵州道真、瓮安、务川、凤冈等地,今用语言为汉语,服饰与当地其他民族相似。迁移至贵州黔东南月亮山地区、贵州望谟、紫云县部分乡镇,广西河池、南丹、都安、环江等县部分苗民,今仍保持有本族群语言。该支系服饰为湘西型各式。
2、施洞支系 该支系自称“蒙[mhog33]”,分布在贵州台江县施洞、老屯、良田、平兆、四新、五河、宝贵、坝场及与之相邻的施秉县马号、六合、双井和黄平县山凯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又称黔东方言北部土语施洞话,服饰为清水江型施洞式。
3、革东支系 该支系自称“蒙[mhog33]”。其与施洞支系为亲邻支系,分布于剑河县革东、交东、宝贡、温泉、岑松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革东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革东式。
4、革一支系 该支系自称“木[mu33]”。主要分布在台江县革一、台盘,凯里市凯棠、翁项、地午、旁海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革一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革一式。
5、台拱支系 该支系自称“蒙[qhog33]”,清代史籍称“九股苗”。分布以台江县台拱镇为中心,遍布县境内台浓、南省、方省、红阳、登交、坝场、报效以及革一、革东、宝贡等乡镇的部分村寨。今除居住城关台拱镇及县城附近村寨逐渐更装外,仍保持有本族群服饰。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台拱话。服饰为清水江型台拱式。
6、巴拉河支系 该支系自称“西[dlia33]”,清代史籍称为“九股苗”、“黑苗”等。分布以巴拉河两岸为中心,遍及雷山县全境,台江县排羊、台盘、南瓦、南宫、交下等乡镇部分村寨,凯里市挂丁、平乐、开怀、格冲、九寨、地午等乡镇部分村寨以及剑河县太拥乡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其中西江、丹江、挂丁土话各有差异,挂丁话被确定为中部方言苗文标准音点。服饰为清水江型西江式,其便装自民国初始流行。
7、黄平支系 该支系自称“蒙[mhau33]”。分布在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与之相邻的凯里市旁海、湾水、冠英、平良、大风洞,施秉县之白洗;翁西、新桥,福泉市哲港、萱花、翁军、凤山及麻江县下司等乡镇部分村寨。该支系部分群体于乾嘉年间迫于清廷的残酷屠杀,迁徙至贵州安顺、黔西南,今分布于关岭县断桥、文山,镇宁县六马,平坝县十字、城关,紫云县四大寨,安龙县巧岭、洒雨、鲁沟、戛那、戈塘、纳院、大坝,贞丰县三河、纳窝、挽滥、珉谷、大碑、定塘、坡柳、白蜡、者相,兴仁县陈家沟、鲤鱼、木桥、长青、马路河,册亨县孔屯、坡妹,晴隆县屯上等乡镇。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黄平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黄平式、贞丰式。
8、高标支系 该支系自称“木[mhu33]”。今分布在剑河县稿旁、温泉、高标、镇江、观么、革东、交东乡镇的部分村寨。今仍保持有本族群语言与服饰。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稿旁式。
9、柳川支系 该支系自称“蒙[mhog33]”。分布在剑河县柳川、久敢、九仪、南哨、远通、太拥、展模、翁座、南包、返排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该支系今仍保持有本族群语言与服饰。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柳川式。
10、高丘支系 该支系自称“木[mu33]”。分布于剑河县高丘、柳富、新柳、展牙、南寨、观摩、反皓等乡。今仍保持有本族群语言与服饰。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高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