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

止于心

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粤剧的形成大约经历了300余年的过程。从明未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广东出现了“本地班”,到太平天国革命前,是粤剧的萌生期;而从粤剧名伶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粤剧界举旗反清到“粤剧中兴”,是粤剧的扬花期;从志士班的改良活动到“五四”运动前后,则为粤剧的定型成熟期。在志士班的改良活动以前,粤剧是用“官话”演唱的,改良期间才开始用广州方言演唱。这一改良,使粤剧的特点得到明显的加强,并显示出一种完全独立的自为的状态。

早期粤剧唱腔以梆子为主,受徽班影响以后也以西皮二黄为基础唱调,并保留部分昆弋腔。志士班的改良从演唱语言入手,在将“官话”变为广州方言时,唱腔也随着得到改良,改良后的唱腔也就叫作“新腔”。新腔较旧腔来说,基本音调虽不变,但节奏变慢,旋律更为丰富多姿,而且调性可以灵活外理,曲调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利用节拍的延伸或缩减,还创造出一些新的板式。

在音乐方面,粤剧吸收了广东民间音乐素材和表现手法,更好地为剧情服务。粤剧的一些曲牌就是来自广东音乐名曲。早期粤剧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简单。进入成熟期以后,粤剧所使用的乐器达四十余种之多,甚至接纳了多种西洋乐器,如萨克斯管、小提琴等,使音乐效果更臻完善。这在当时的戏剧界是少见的,显示出岭南戏剧勇于革新的精神。

粤剧最初的演出剧目“江湖十八本”并非粤剧独有,而是从其他剧种传来。“粤剧中兴”以打开,粤剧的主要科目是“大排场十八本”。即《寒宫取笑》、《三娘教子》、《平贵别室》等十八个传统剧目,影响面较广。幸亥革命前,为了宣传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主张,革命党人通过志士班对粤剧进行改良,“借古代衣冠,实行宣传党义”。新编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粤剧。如《地府革命》、《文天祥殉国》、《博浪沙击秦》等等。黄鲁逸、陈少白、梁垣之等或编或演了不少带有革命意味的新剧。

粤剧界著名的演员,早期有李文茂、邝新华、萧丽湘、千里驹、靓元亨等;后来的“四大家”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俠怀享誉极高;当代以红线女最为突出,影响最大。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晨潍
  • 趣闻 明璨氏
  • 趣闻 兰泽
  • 趣闻 俊美
  • 趣闻 自由者
  • 趣闻 凝残月
  • 趣闻 饮惑
  • 趣闻 念文郎
  • 趣闻 梓蓓
  • 趣闻 爱情无关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