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戏(3)

长卿

这十二真本戏,有的是全用昆腔演出,有的则用正字曲戏声腔演出,也有少量是曲、昆混合使用。正字戏的传统剧目,除十二真本之外,如《彩楼记》、《断发记》、《蕉帕记》、《金貂记》、《金印记》、《玉簪记》、《百花记》、《三关记》、《槐荫记》、《侠义记》、《鹦鹉记》、《荆州记》、《连环记》、《蝴蝶梦》、《烂柯山》、《樱桃记》、《孽海记》、《千金记》、《蓝关记》、《十义记》、《十五贯》、《访友记》、《乌驴记》、《罗帕记》、《玉环记》、《桃园记》、《金丸记》、《疯僧扫秦》、《草庐记》等等,都是南戏名剧。其中一些本子,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按照明代的本子演出,如《槐荫记》,全按明顾觉宇《织锦记》第二折《槐荫分别》原本演出;《潘必正偷诗》、《陈妙嫦追舟》等锦出,则与《六十种曲》明高廉《玉簪记》中的《词媾》等折相同,仅因年代久远,文字以讹传讹较多,没有《槐荫记》保存得那么完整。昆腔剧目《马陵道》原本六折,今北昆只存二折,而正字戏竟能演出四折,弥足珍贵。

新中国成立后,整理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其中《槐荫别》、《张飞归家》、《金叶菊》等五个剧目,分别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槐荫记》写董永与仙女七姐结婚百日,被玉帝强令分开,在槐荫路上惨痛分别的故事。剧本文学性强,唱工做工优美,是正字戏的细工戏,曾获广东省优秀剧目奖。《张飞归家》是《草庐记》的一段,这出戏集中表现和刻画张飞的粗鲁、骄傲、目空一切,但又勇于改正错误的率直性格,有较好的表演。《金叶菊》是从提纲戏改编过来的,剧情跌宕,是一出较吸引人的悲剧。

正字戏保持明清南戏古老质朴的演出风貌,具有敦厚、质朴和粗细两兼、雅俗并存的艺术特色。

(1)武戏慷慨激昂,气氛热烈。以擅长袍甲戏见称,表演情绪激昂的场面时,善于运用头甲缨子、翎子、肩上佩旗、身上袍甲的抖动功夫,配以面部肌肉、眉眼的活动以及须髯的技巧表现人物的外貌形态、内心活动以突出人物的英豪性格。短打主要是南派武功,拳宗少林,打起来逼真、紧张,近于惊险。

(2)文戏唱做并茂,以做见长。南戏声腔系统剧本,文字较通俗;昆腔剧本,文字雅丽。这两类戏,大都有较细致的做工。如《百花赠剑》,百花公主回宫,嗅到酒气而多方观察江花佑,通过饮茶、按怀,观察江花佑是否饮酒等一连串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表演,把人物的精细性格刻画得十分生动。就动作和舞姿而言,往往柔里寓刚,粗中见细。生旦表演,在情绪紧张之际,动作特别夸张。如《槐荫记》中董永和七姐,在被玉帝迫离时,七姐飞上天,董永拼命追赶的场面,舞蹈经过夸大的艺术处理,有如天旋地转,给人以刚健、柔美之感。昆腔剧目,曲牌丰富,舞蹈性强,像《翠屏山》一类剧目,唱和舞紧密配合,既丰富又严谨,半点不得逾规。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墨彻酱
  • 趣闻 谢了荼蘼
  • 趣闻 灵秀桑
  • 趣闻 走过晗冬
  • 趣闻 韶美桑
  • 趣闻 他很甜
  • 趣闻 清懿
  • 趣闻 飞翼桑
  • 趣闻 千雁郎
  • 趣闻 浊酒尽余欢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