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等广西别称的由来(3)

男人味十足

雅称广西为“桂海”,可溯源至南朝江淹诗,其《袁太尉淑从驾诗》曰:“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唐李善注云:“南海有桂,故曰桂海。”岭南地区古称南海,岭南多长桂树,故又称岭南为桂海。但李善注释江淹诗中的“桂海”为南海,即岭南地区,是不确切的。据宋范成大《石湖诗集》卷十四有诗题云:“画工李友直为余作冰天、桂海二图,冰天画使北虏渡黄河时,桂海画游佛子岩道中也。”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记佛子岩在今桂林:“佛子岩,亦名钟隐岩,去城十里,号最远。”唐刘克庄有《佛子岩》诗,注云:“佛子岩,又名钟隐岩,在桂林。”把李友直为范成大画江淹诗句“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中的桂海、冰天二图,及范成大等所记佛子岩联系起来看,江淹诗中的“桂海”本意是实指今桂林。“文轸”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文轸星逼近桂海,是赞美桂林为上苍之造化。范成大作《桂海虞衡志》,以“桂海”冠以书名就出自江淹诗。书名中的“虞衡”,指自己的官职,出自《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注云:“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范成大于乾道八年(1172年)任知静江府(治桂林)、广南西路(今广西)经略安抚使,故曰“虞衡”。《桂海虞衡志》意为在广西桂林做官所见所闻的记录(记广西山川风物、民情风俗)。

可见,范成大所称的“桂海”,实指桂林,泛指广西。“桂海”也有“多桂”之意,类同“八桂”,用以指称多桂的桂林及广大的广西地区,有异曲同工之妙。《桂海虞衡志》一面世,以“桂海”代称广西就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并沿用至今,多见诸古籍、文人墨客笔端。如范成大有一首描写桂林大雪的诗云:“须知桂海接蓬瀛,满目三山白银阙。”(《乾道癸巳腊后二日,桂林大雪尺余。郡人云前此未尝见也。郭季勇机宜赋古风为贺,次其音员》)明代,杨本仁诗云:“桂海无霜雁不来,黄华紫萸触客襟。”(《九日虞山宴集短歌行》)刘嵩诗云:“春回桂海云垂地,夜入榆溪月满山。”(《送李敬之赴广西帅府》)李默诗云:“楚天云尽家千里,桂海人归月满楼。”(《赠别龚斋少参北还》)崔桐词云:“桂海云长,梧峰天渺,去去双凫隔越。”(《鹊桥仙·送冒子尹兴业》)又如,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任广西右参议的王士性专写广西的著述名为《桂海志续》,清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一年(1886年至1895年)先后任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的张联桂在广西编著有《桂海文澜集》,清陆祚《粤西偶记》明确解释说:“粤西称桂林,又称桂海。”

广西别称“广右”出现在宋代。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序中记:“始余自紫薇垣,出帅广右”,注云:紫微垣又称紫微宫(星象名)……唐开元元年,改中书为紫薇省,即取天象为名,中书令曰紫薇令,省中官员曰紫薇郎。范成大时为中书舍人,故云。出帅,即出任。《桂海虞衡志》注云:“范成大……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主管一路军政民政,当时通称‘帅’。广右即广西,古人以左、右分指东、西。”由此可知,“广右”是随宋代“广西”作为行政区划名出现之后才出现的,因古人有“左东右西”之说而称“广西”为“广右”。“出帅广右”即到广西任“帅”职。宋代诗文中常见称广西为广右。如《桂海虞衡志·志蛮》记:“瑶,本五溪盘瓠之后,其壤接广右者,静江之兴安、义宁、古县、融州之融水,怀远县界皆有之。”“广右”即广西。宋代知宾州(今宾阳县)的江西人徐梦莘在《与乡人宴集弹子岩中作》一诗序中说:“江西乡人同仕广右者十有二。”“仕广右”即指到广西做官。明清时期,以“广右”别称广西更普遍,甚至堂而皇之在官书中使用。如明代黄佐《广西通志》中《广西藩封志》首句就说:“广右藩封,古未尝有。”文献典籍《粤西诗载》中收录明代诗的题目中以“广右”指代广西的就有10多首。如徐中行诗《送陈督学之广右》,严嵩诗《送李正郎之广右提学》,张居正诗《送黎封部参藩广右二首》、《送范比部恤刑广右四首》等。清代出版的王士性的地理著作《广志绎》,书中记桂林山水,并评说:“广右山川之奇,瀛海、蓬莱三岛不佳于是。”均以“广右”指称广西。

与“广右”同义的指称是“岭右”、“岭西”。因五岭以南的西部地区为广西地区,故得名“岭西”,“岭西”又因古人以左、右分指东西而称“岭右”,与“广右”名异实同。如明代,汪镗《送少参袁钟山之岭右》,胡应麟《岭右张使君辟园城中,台榭池沼皆桂林胜绝处,予闻窃向往焉。赋得霁虹桥》,诗题中的“岭右”指广西。又如明曹学亻全《桂林风谣》云:“岭西饶药物”,明顾可久诗《送人解官还岭西》,明郭正域诗《送萧玄圃宫赞还岭西》等,“岭西”即指广西。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