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的由来
波涛桑
岐山臊子面,为陕西面食和西府面食一绝。这种面用手工擀制,料精味美,誉满西北,声播神州。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九字令:“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薄、筋、光”指面条之质;“煎、稀、汪”指汤水温度要高,面少汤多,油肉要多;“酸、辣、香”指调味之美。
人们如此推崇臊子面,自然与美好的传说有关。岐山是西周王朝的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周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次,周文王被商纣王从监狱里放回,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去看他。吃饭时,他让家人做“和气面”吃。一个锅里下面,一个锅里调汤,大家只吃面不喝汤,汤倒在一个锅里面。轮番浇面。这种吃法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特殊感情,以后就传了下来。所以岐山面又叫“和气面”。
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岐山某地有一农家娶了一个媳妇,聪明能干,她擀的面条细薄、调料多样、汤汁浓香,味美可口,全家食后无不称赞。年幼的弟弟尤其喜食,常闹着要吃嫂子擀的面条。后来,这个弟弟做了地方官员。这年春节,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当客人们饱餐其嫂子擀制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纷纷传扬开来,争相仿制。由于“嫂”与“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