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 牌楼和牌坊(2)

飞航

特色牌楼

五牌楼

北京繁华的正阳门大街(也称前门大街)上,曾经矗立着一座北京城最高大、最雄伟的木质结构牌楼正阳门牌楼,俗称“五牌楼”。

五牌楼的名字缘于它五间、六柱、五楼的建筑样式。五牌楼始建于明代,但因其木制,在明万历,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多次遭遇大火,最大一次火灾是1900年庚子之变中,义和团火烧专卖洋药的“老德记”时,大火蔓延到正阳门下的五牌楼。后来几经翻修。

国子监牌楼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的保留四座牌楼的古建街,牌楼建于明代,为一间二柱三楼,街两端的牌楼匾额为“成贤街”,街中间的牌楼匾额为“国子监”。除街上四座牌楼外,国子监内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牌坊,是乾隆四十八年建的,高大秀丽,坊壁雕飞舞盘龙,正面匾额为“圜桥教泽”,背面为“学海节观”。国子监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机构,又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其他特色牌楼

雍和宫南端的大院,有一座大照壁和三座宏伟的五彩牌楼。

在颐和园正门东宫门正前方约2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三门四柱七楼式木牌楼,正面有两个正楷大字“涵虚”,背面刻有“罨秀”两字。它是颐和园的标志,已有200多年历史,现仍保存完好。

中山公园有一座“保卫和平”牌楼。原来建在东单北面的总布胡同西口,叫“克林德纪念坊”,是清政府为讨好洋人,纪念被击毙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

在风景区或古迹群内,尽管牌楼是陪体建筑,但是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色古香前三门大街两旁高层建筑耸入云际,街上车水马龙自然是现代化大城市的一般景象;但是当人们步入成贤街时,马上就会觉得这是在古都北京的街巷中漫步。

其原因除了古门道、下马石、拴马桩等的点缀之外,恐怕就是几座牌楼在起作用了。牌楼的存在使得街巷古色古香。

每处古迹都有一定的意义,每座牌楼往往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意义。何况牌楼本身精雕细刻,飞金走彩,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都不能以金钱来估量。每座牌楼都可以看作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见证。如东长安街牌楼和东单牌楼就曾“目睹”了火烧赵家楼的壮举及沈崇受辱的事件等。

总之,应极力保存北京的牌楼,如必须拆除,应考虑迁建,千万不可废弃,古迹文物,千金不换。

牌坊有木构和石构两类。南方的牌坊以石构为多,适应南方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从功能性质上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志性牌坊,一类是纪念性牌坊。标志性牌坊一般立于某一重要建筑入口之前,成为重要建筑的标志。

纪念性牌坊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纪念性建筑,用于表彰和纪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弘扬道德思想的一种手段。一般牌楼的正中间最上面都有一块小竖匾,上书“圣旨”或者“恩荣”,表明是皇帝亲自下旨表彰,古代规定没有皇帝的圣旨是不能立牌坊的。

中国现存最大规模的牌坊群——安徽歙县棠樾村牌坊群,一连七座牌坊矗立在村外的大道上。这个牌坊群就是为了表彰棠樾村中的一个大家族——鲍氏家族的贡献。鲍氏家族自南宋时前来此地,世代居住在棠樾村。家族中男性大多在外经商、读书、做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女人们在家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友爱乡里,多次得到皇帝的表彰,因此建了那么多的牌坊。

中国古代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毎种建筑类型都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它们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史的形象表达,所谓“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就是这个意思,它比任何文字的历史都更直接、更真实。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玉轩
  • 趣闻 越泽
  • 趣闻 陌路
  • 趣闻 黑与白
  • 趣闻 永安
  • 趣闻 旭昇子
  • 趣闻 山菡桑
  • 趣闻 娅廷
  • 趣闻 修竹
  • 趣闻 慧巧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