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成舟与赛舟崇龙
锐立氏
俗话说“独木不成舟”,这是因为一条船往往要用很多木板拼合而成。然而在西双版纳河流中行驶的船,有很多是由一株树木的大树干经挖凿而成的,有的长达十多米,宽处盈米,可乘十数人或载上千斤的货物,独木竟成舟。
独木舟于何时、由何人所创,已是难以考证了,但它的创造有其环境与历史条件。首先,这里热带雨林的大树多高达三十来米,径粗数人难抱,便为独木舟的制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西双版纳的九成多土地均为山地、横贯全境的河流——著名的澜沧江——湄公河以及几大支流均多急流险滩,难以行驶大船;再次是历史上经济落后,社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并无大量人、货可运输。这样,梭形、坚固、可在急流险滩通行的独木舟便适应环境而产生了。
在傣族传统新年泼水节(阳历的四月中旬)的文娱活动中,其中有一天是安排划舟比赛。到了那一天,河岸两边总有拥挤的人群,尤其是穿着节日盛装、花红柳绿的少女们,手中擎着五彩的遮阳伞,观看河中各村社的健儿们划着独木舟竞赛。河中百舸争流,河岸上则“水!水!水!”(加油)之声不绝,一片紧张、热闹和欢腾的景象。
在汉族地区,人们在端午节也要举行划龙舟比赛,那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活动。那么,傣族地区在新年举行划船活动是具有什么文化背景呢?虽无从考证,但也许可以推测,这与傣族的崇龙有关。傣族的崇龙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既受了“九隆神话”的哀牢彝族文化的影响,又受了中原龙文化的熏染。如在傣族的历史长诗《召树屯》中,王子因得龙助而得到喃吾诺娜;即使至今,龙的雕塑总是守护在佛寺庭院或大门的两旁。
在传说中,龙总是出现在云雨之中,能腾云潜渊,主水旱而牵动着农耕民族的悲欢。傣族依水而居,早就擅长稻作,加之热带雨林多蛇蝎,故傣族崇龙之习便应运而生。傣族新年过后,他们将投入繁忙的农耕。划船比赛,一些船的前面还斜竖有木刻的龙头,有的船身还画有龙鳞,因而这一活动也许包含了傣族的先民们祈求主宰水旱的龙神为他们带来一个风调雨顺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