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云辰桑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十堰各地的元宵节均有独特的习俗。

郧阳凤凰灯舞

史料记载,郧阳凤凰灯舞起源于清光绪九年 (公元1883年)的郧阳。“正月十五为上元节,通衢张棚结彩,火树银花,灯烛辉煌,又火龙、凤凰、竹马、狮子,皆以竹纸装点为之……”这是《郧阳府志》对郧阳人正月十五玩凤凰灯舞的记载。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郧阳凤凰灯舞是郧阳独有的民俗文化,有“楚人崇凤活化石”之称,是“楚人崇凤”遗风的生动体现,是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唯一的灯舞艺术形式。1988年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的首篇。这种灯舞集传统舞蹈、绘画、民间手工艺和民间乐曲于一体,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郧阳凤凰灯舞表演按照“拥凤出巢-凤凰游园-凤凰寻花-凤凰梳羽-凤凰打盹-凤凰展翅-凤凰朝阳-凤凰回巢”等程序依次进行,并配以风格独特的凤凰灯舞曲调,跌宕起伏,激越欢快,凸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在街头、宅前、场院演出,尤以正月十五、十六最盛。

上津火龙灯舞

火龙灯舞,亦称龙灯大鼓,是目前在鄂西北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民间舞蹈形式,参加舞龙的队伍多达上百人,郧西县上津火龙灯会包括农历正月十六元宵节习俗和火龙灯舞贺岁两个部分,至今已有140多年的传承历史。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上津火龙灯会中的火龙灯舞,以火龙灯舞、狮子灯舞为主体,各类仪仗配饰多达56件。每一个仪仗配饰,都蕴涵着一个传统民间故事。上津火龙灯会有会规,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二在杨泗庙开光开始,到正月十六在佛爷洞前搌灯结束。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则是真正的玩灯时间。玩灯期间,家家户户配制大烟硫、亮花子,专烧狮子和龙,形成烟花放射,人在火中跳、龙在火中舞的热闹场面。从正月十二开始至正月十六结束,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舞龙耍狮、搌灯等,狂欢一直进行到元宵夜。正月十六下午,人们再次来到金钱河畔,点燃火龙,虔诚地举行“送龙”仪式。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六里坪水兽灯

水兽灯是流传在武当山下汉水两岸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灯舞。水兽灯中的兽,头如龙头,身像鱼有鳞,天灵盖上长出一支又粗又尖的独角,是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形象。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财神庙村是水兽灯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地,在六里坪镇,每逢春节,民间都要玩这种水兽灯。水兽灯,在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春节传统灯舞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竹溪“万民伞”

万民伞是以伞为核心道具的民间传统舞蹈,是竹溪过年习俗之一。万民伞舞蹈起源于唐,明代初期流传于竹溪,盛行于明清时期。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主持正义者,受百姓拥戴者,百姓都要举办送万民伞的仪式,为其颂德谢恩扬名。

伞用竹篾作骨架,比普通雨伞大三四倍。伞面由红黄色纱绸扎制,色彩搭配绚丽多彩,鲜艳夺目。伞盖按四方八卦点缀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季如意”、“五谷丰登”的图案,寓意太平盛世,万民喜乐,故称“万民伞”。后来,“万民伞”演变成民间大型歌舞娱乐形式,传承了几百年。

“万民伞”表演队伍人数不限,少则二三十人上台表演,多则百人左右游乡或场地演出。擎伞人是领队,转场游乡时,撑伞人走头阵边扭边舞边唱,表演队伍紧随其后,踏着“打长板”锣鼓点,秧歌式边扭边走边唱和声。场地表演时,手撑“万民伞”的人居场地中央,其余围圈牵手起舞,随着鼓乐“跑滩调”快节奏跳跃起舞。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玄武灯舞

房县玄武灯舞是根据流传在武当山地区的玄武大帝神话故事设计、制作、表演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房县玄武灯舞表现形式为以龟、蛇为道具,分为龟舞、蛇舞两个部分。龟舞由5位男演员操纵龟形道具,与蛇形道具相配合。蛇舞则反之,由5位女演员操纵蛇形道具,与龟形道具相配合。玄武灯舞开演时,一个大乌龟和一条长蛇在前边开路,沿途,雄性长蛇频频向雌性乌龟求爱。时间一长,雌性乌龟被长蛇所引诱。蛇龟结合时,就形成了玄武,这一年必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观众就手持烟花朝向玄武身上燃放,锣鼓震天敲响。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玩船灯

玩船灯,又叫彩莲船、玩彩船、跑旱船,它是秦巴山区、汉水流域一带颇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历史悠久。表演时,由一位姑娘头插花、耳戴坠、着绸缎彩衣花裙、腰系绸带,跨坐船中。一男子头戴翻卷草帽扮撑船的艄公,手持篙杆划船。船舷两侧,四至六人帮船,还有人扮着大头娃娃和老媒婆,手持大蒲扇或长竿旱烟袋,在船舷四周摇摆嬉戏,以滑稽动作引人取乐逗趣。另有帮船四人,少女打扮,穿红着绿,腰系彩带,在船两边扭舞助阵。

彩船卧滩,是玩彩船的高潮部分。艄公大声喊叫:“船儿卧了滩呀。大家齐心干哪,闯过激流和险滩呀,胜利在眼前。”观众随声附和,喝彩声不绝于耳。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拉犟驴

拉犟驴花灯多见于竹溪、竹山一带,主要表现老婆婆骑驴进城途中发生的故事。出场前毛驴长嘶一声,接着毛驴就犟着脖子,拽着老汉乱跑。老汉与老婆婆的诙谐对话,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舞蹈在表演骑驴上坡、下坡、过河时的动作真切、情感细腻,既表现老婆婆各种骑驴技巧,又刻画毛驴的倔犟。滑稽有趣的表演,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戏剧情调。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狮灯舞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习俗在十堰城乡较为常见。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十堰地区元宵节灯会习俗

郧阳蚂虾灯舞

安阳口蚂虾灯舞是流传于郧阳区安阳镇的一种民间舞蹈。每年春节、元宵节在集镇街头、宅前或场院出演,尤以正月十五、十六最盛。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竹山县古属庸国,元宵节期间,主要有彩船歌、民歌、竹山高腔、黄州点子等传统艺术表演。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温酒伴月落
  • 趣闻 已习惯
  • 趣闻 彬郁氏
  • 趣闻 英楠氏
  • 趣闻 迷情
  • 趣闻 文林
  • 趣闻 高寒君
  • 趣闻 悦恺
  • 趣闻 会欣君
  • 趣闻 乙丑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