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的生育习俗(2)
德曜君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要给婴儿沐浴洁身,办法是在热水中放入艾草、花椒、槐枝等中草药,用干净棉花擦洗。洗完之后还要用葱轻轻打三下,谐音“聪(葱)明伶俐”。三、五天后,男女双方的亲戚、邻居都陆续来看望,送的礼物有红糖、鸡蛋、挂面等,寄托着乡里乡亲的一片情意。有的产妇奶水少,当地一般让喝穿山甲、王不留等催奶药品熬成的汤汁。晋南不少地方讲究女儿不能回娘家生孩子,因分娩时的血污、秽气会给娘家带来“血光之灾”。也忌讳在别人家分娩,认为分娩“不洁”,借给孕妇房屋分娩的人家福气会被新生婴儿带走。溯其根本原因,是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认为生育后代,寓意家业、血缘有人传承,理当受到男性家庭、家族的重视,到别处生育则视为不正常。
婴儿生下第30天,称为“满月”,前一天给婴儿剃头,新妇抱儿烧香敬神。满月这一天,邻里、乡亲都来庆贺,主家置办酒席款待。满月一过,娘家就择日到闺女家把母子接回住一段,俗称“坐满月”。在河津一带,当夫妻二人抱着婴儿来到岳母家,婴儿的舅舅故意将门掩闭,让其抱婴儿撞开,称为“走满月”。在侯马一带,邻居朋友集资买一把银质百家锁,赠送给婴儿;主家则设喜筵待客,表示答谢。
周岁过生日,主家除设席请客外,还要让婴儿“抓周”,在桌上放置文房四宝、书籍、玩具、食品、刀枪、小锄、小马等物品看孩子抓取什么,以卜知幼儿的前途和职业。这是源于原始征兆观念的一种礼仪,并无科学依据。
孩子出生后要起乳名,俗称“奶名”或“小名”。有的为表示亲呢,用“蛋”、“亲”、“小”等字起名。有的寄托着美好愿望,称石头、钢蛋、铁蛋、来福、天才、金龙等。有的连续生了女孩,盼望下次生个男孩,就名为引弟、招弟。有的认为婴儿取贱名好养育,阎王爷听了嫌名不好,就不会收走,就叫大丑、二丑、丑女、小怪。民间旧有“人和狗平分”的迷信观念,认为孩子生下后人养一半、狗吃一半,为防孩子被狗吃,起名时带“狗”字的很多,有的兄弟姐妹多,就分别叫狗头、狗旦、狗毛、狗尾巴、狗女,几乎把狗的每个器官部位都叫遍了。有的为了防止男孩,特别是独子夭折,就沿袭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俗,采用他们认为吉利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除病避灾,以求孩子养得住。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孩子脑袋后面留一撮毛,或梳一根小辫,直到12岁。其用意在于揪住孩子,别叫阎王爷抱去。这是经济落后,多数人家又无钱看病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间风习。至于孩子长大以后,到了上学年龄,则要请老师,或有学问、有身份的长者起学名,作为公开书写、与人交际时的称呼,俗称“大名”。大名往往折射出人们传统的文化心态,如希望男儿有阳刚之气,起名多带强、卫、国等。希望女儿文雅、贤慧,起名多带慧、萍、叶等。有的则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如建国、援朝、跃进、文革、永红等。
孩子长到12虚岁,11周岁时,晋南各地都过“十二”,主家设席招待亲朋。临汾一带,让孩子坐上特制的彩车,形似老式铁轱辘大车,到街上转游一周,意在向人们宣告孩子已正式成为社会的一员。外婆、姑母等亲戚朋友要送给孩子一些衣物,这实际上是古代“成丁礼”的变形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