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丧葬习俗(5)
倦与恋
守灵期间还要做好一下事宜:
搭灵棚 灵棚设在灵堂门外,是供吊唁的人祭奠的地方。灵棚两边立柱子搭架并用黑布或白布或蓝布搭在上面作帏账,正面敞门作灵棚的。其屏障上可掇挂素花松枝,棚门两边可置有哀联,中设横批,如“慕承惠吊”等字,表示对吊者谢意。其门左边立柱上挂一铁犁铧,当吊唁者叩拜后奔丧时,主丧者即敲一下梨铧,并喊一声“谢”,以告守灵孝子,让其点燃火纸和哀哭,作陪奠。灵棚正中放垂帘,其上有素花,中间写一“奠”字,下方放亡者遗像;“奠”字两边有吊联,其上有横批匾,匾上父死写“陟岵兴悲”,母死写“云惨风凄”。当中安有祭奠桌,桌上有香铂和白烛,并放有酒盅、筷子、祭纸。祭品碟4—6个,有的盘中雕有“鲤鱼跳龙门”的果品称龙门祭。祭桌前摆放一张“藏王像”。祭桌前放有跪枕一个,左方放有净手的脸盆、布巾、盆架。
重帘两边有吊唁二门,其上有门批,如男者用“思静”、“思哀”;如女者用“风寒”和“月冷”,并垂挂素灯球。
奠桌前铺有草席数张,是吊唁者跪拜叩首处;两边设有家族晚辈陪奠处,陪奠者俗称跪棚者,只叩首,不作揖,只跪不起,随叩拜者的礼数进行。
现今的灵棚,有专业出租的布障灵棚,其布障上有花草人物和神话故事等图案,并设有彩灯,十分方便。
在搭建灵棚同时,要搭建好宴客棚。此棚一般长10米,宽5米,可放10桌餐桌。有闲房子的家庭,就在闲房中作宴客厅。宴客棚两边写致谢客人的联语,女者可以写“来者皆仙”;男者写“蓬荜生辉”;夫妻双亡者写“肃以宾入”等恭维词。两边可以立相应酬宾客的联语。
树幡门 过去富足户的丧事多搭建幡门,这种习俗在邳州部分地方仍沿习。
幡门有两种搭建方式,一种是在大门外的主道上或在村头,宽度与路同宽,高丈余,其材料:竹木杆子,芦苇或秫秸,苘,松柏枝,铁丝纸花、鹤、鸾、白纸等。其形式如同过街坊一般。路两边分立双杆,双杆上再捆架双杆,杆间距一米左右。其间用芦苇或秫秸扎制成几何型纹式,其上贴有哀联,如“草木生悲”等横批,两边立杆内贴哀联。几何纹匾上插扎上花絮和鹤等。横匾上垂有两个白色灯笼,俗称过街幡门。一种是在大门外搭建,其材料同上,其形制同上,只是小一些,按大门的大小而定,一般为一间屋大小。男者横批为“当大事”女者为“大事”,两边写“风寒”、“月冷”。“当大事”为谦语词,有双关意。其一,孝子再贫寒,也要把父母当大事操办,以表孝心孝道,照顾不到的地方要谅解。即使孝子再富有,办丧事,虽当大事办,也难免有对客人有欠妥之处,请客人谅解。其二,前来吊唁的人,要把孝子的丧事当大事对待,以表对亡者哀悼心情,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吊唁礼仪程序,以挡世人之耳目。
幡门两边也要贴上哀联,哀联与路道祭悼门要有别,要含有孝子和吊唁者心情的意义。门左边放有点汤罐、百岁幡(纸)、抬汤罐棍,以及孙子在点汤时所挑持的“影不旗”。影不旗,分男女式,亡者为男,其旗下方剪成“倒圭”式;亡者为女,其旗剪成“燕尾式”。其旗靠放在门口左旁,吊唁者见之,便知亡者性别,以便吊唁时称谓。不管幡门扎不扎,可汤罐、百岁幡、影不旗必须安放在门左旁。
丧幡 丧幡也叫引魂幡,一般是窄长垂挂的条旗子。幡各地做法不同,形式也有异。幡一般立在大门外的路道上与幡门呼应。幡要高于周边的建筑房屋,或高于孝子的房舍,力求在村外远远都可以看到,习俗是“闻丧吊孝”;因此幡杆要高而直,杆身用素纸絮裹贴。丧幡比较有讲究,亡一位老人者,其幡应挂立三杆幡,两位老人均亡者,其幡应立五杆幡,幡上的标志分男女性别,亡者为男,其幡立鹤,亡者为女,其幡立鸾。其用意,使吊唁者一见便知,亡者是谁?避免吊唁中出现差错,也免于休口询问。杆顶端立有纸扎白鹤,或立或飞或舞翘。其下分别等距离套挂数个幡旗,幡旗的做法:用竹木片做成圆圈,白纸絮贴身,其上粘素五色纸纸条,纸条窄而长,宽5—10厘米,长米余为一岁垂一穗纸条儿。圈上系三系,分别等距离套挂在幡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