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 古成都的“前门园林”(2)
滥调
薛涛留诗斛石山
凤凰山之名古已有之,因刘禅练习射箭而称为学射山,那是宋代的事。沙河是都江堰水系的一部分,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因从凤凰山流过,秦汉时也称之为凤凰水。
唐代卢求《成都记》说:“城北有升仙山,升仙水出焉。”传说汉代有一个名叫张伯子的成都人,在凤凰山修道多年,骑着他的赤纹虎在这里冉冉飞升,上天成了神仙,凤凰水因此而改成了升仙水,凤凰山从此沾了仙气。
唐代虽有称凤凰山为学射山的,但基本上都统称为石斛山,据说山上有像量具的巨大石斛而得名。从那时起,到凤凰山一游的人增多,凤凰山成为成都的一个风景名胜。
每逢节假日,官民都到这里来休闲娱乐,山上花树果木繁盛,万岁池边千柳勃发,榆树成林。追思三国遗迹,传奇佳话,至真观等地也成为人们必去之处。五代时,在道观门前的小蛮桥下还挖出一块石碑,上刻:“始青之下月与日,雨半同升合为一,大如弹丸甘如蜜,出彼玉堂入金石,子若得之慎刎失。”
韦皋镇蜀二十余年,常率幕府官员随从游北门,在石斛山上搭棚设宴,赏花游园,在万岁池里泛舟逐鱼,当时的幕府红人薛涛自然也相随左右。
我们可以从薛涛眼中看到当时凤凰山的美景,《斛石山书事》中写道:“王空山水画图年,意思都卢粉墨容。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真可谓是峰峦叠翠。薛涛在另一首诗《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中说:“曦轮初转照千扃,旋擘烟岚上窗冥。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
当时的凤凰山是树木苍翠,满山青青,宛如一幅时隐时现的山水画,给人虚实相间的感觉。一轮红日展现在初开的门楣上,十分打眼。
薛涛与元稹的两年苦恋成为千古恋情,两人留下了许多诗句。想来元稹到成都来,薛涛一定会陪同他到凤凰山一游。两人辗转美景间,赏山顶日出,昭觉寺的暮鼓晨钟在近处回荡,别有一番温情,只可惜没能留下片言只字。
三月三日游学射山
凤凰山在五代及两宋时称为学射山,玉垒作云北山起,彩虹为峰倾半天,秀丽的风景使人们游凤凰山成为一个习俗,一个节日。
山上道观耸立,至真观雄踞其中,终日青烟缭绕,犹如人间仙境。三月三游学射山是一个隆重的节日,相传这天是张伯子升天成仙的日子,成都市民穿戴一新,士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倾城出游学射山。宋人有诗曰:“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
当时人们游凤凰山的盛况,城内家家出行,户户落锁,吆声不绝。太守和众官僚属,早早等候在北城门。城门一开,率先出城,众人跟随在后。一路浩浩荡荡,从北门直到山上,随行鼓乐旗旆,绵延二十里不间断。山上山下游人成行,人们佩戴珠宝饰物,漫山遍野犹如彩霞飘转。
山边的林间空地设有专门的射棚和骑射场,中间搭起彩棚,人们来这里观看军士的骑射表演。三通鼓响,场上马蹄飞扬,场内人声鼎沸,喝彩不断,并有穿红着翠的女子专门计筹报数。前蜀王建时,还在学射山举办体育军事比赛,决出名次给予奖励。
官府还要搭棚设宴,文同《丹渊集》说:“成都宴会,一春如常,然各有定处,唯上巳学射之集为盛。”人们排开果蔬肉食,宴饮行乐,管弦四起歌声不绝。沿途摆摊设点,卖小吃玩物,趟江湖的艺人也云集于此,还有卖驱鬼避邪符纸的。
陆游经常到学射山游玩,留下了很多诗句。他随范成大游学射山说:“天远仅分山仿佛,雾收初见日曈昽。”陆游《游学射山遇景道人》说:“出门恣幽讨,老仙有遗躅。丹灶虽已空,药丸遍山谷。”
从明代起,凤凰山划为蜀王府的陵园,禁止游乐,凤凰山的游赏之风也就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