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皮影戏

尔琴

河间皮影戏

河间位于冀中平原的中心地区,紧邻大运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文艺形式多样,且兴盛。河间皮影戏是冀中皮影戏的重要代表,冀中皮影戏是我国西部皮影戏在华北平原的流传,相传为明代时由甘肃、陕西迁民带过来的,民间艺人称之为“兰州影”,主要流布于河北的保定、沧州、廊坊、石家庄一带。目前,冀中皮影戏在保定、廊坊等地基本消失,而在河间还有着比较完整的保存。

河间皮影戏保留着丰富的口传剧目,民间虽有少量演出剧本,但主要靠口授心记,演出时不看剧本,代表剧目有《拿蛛蛛》、《混元盒》、《五鼠闹东京》、《绣花灯》、《丝鸾带》、《大妖书》、《小妖书》、《刘仁扫北》、《定唐传》、《白雁捎书》、《金滕玉箸》、《蝴蝶杯》等。乐队分文武场,文场是板胡、二胡、笙、笛等,武场是板鼓、阴阳板、锣、镲等。河间皮影戏的唱腔被称为“老虎调”,唱腔风格粗犷、奔放、朴实,与当地方言结合紧密,有“大悲调”、“小悲调”、“平安调”等。

河间皮影戏班社可分为东支(自清道光前传入)、西支(自明永乐年间传入)两个支系。从影人的高度到乐器的配备,从演出唱腔到表演技巧,两支皮影班社大体相同,只是在演出传统剧目上有所不同。东支王庄村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拿蛛蛛》、《五鼠闹东京》等,西支卢村演出剧目有全本《四大名山》、《白蛇传》等。河间皮影戏表演艺人在幕后操纵影人,一举一动,真人指挥影人行,再配上河间地方独有的唱腔,鼓乐伴唱、动、画谐调一致,诙谐幽默。据考证,以河间为代表的冀中皮影在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与冀东、冀南有着明显的差异。

河间皮影戏体现着我国西部皮影造型的特征,体现着与北京西城皮影戏同宗同脉的特征。皮影影人雕工精巧,造型隽秀、逼真,既是皮影戏演出时的道具,又是一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河间皮影班社保持着传统的演出习俗,每到秋后,以唱皮影戏来祈福、酬神,并作为乡民的娱乐形式。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灵慧
  • 趣闻 黄昏恋
  • 趣闻 学博子
  • 趣闻 抚你发端
  • 趣闻 雨竹君
  • 趣闻 邵美氏
  • 趣闻 小江
  • 趣闻 雨秋桑
  • 趣闻 雅茹
  • 趣闻 醉南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