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杜公祠
泪湿裳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战乱流离,四处奔波。因此,杜甫在很多地方居住过,留下许多纪念他的场所,比如成都著名的杜甫草堂,以及甘肃成县的杜公祠和陕西延安的杜公祠等。
延安杜公祠位于宝塔区七里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伟大的诗人杜甫,北上投奔皇帝效忠朝廷,途经延安时曾在这里枕鞋夜息。延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把他来延安时途经的川道取名为“杜甫川”,并在这里建起了祠堂,以示纪念。
杜公祠始建于哪一年,已无法考证;据记载,北宋(1040年),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事范仲淹手书“杜甫川”三字,鸠工勒石于石崖上;清初1636年这里就已建有杜公祠,“川口有唐诗,杜拾遗祠,记像石室,登望杜亭,得地高爽,俯瞰河流,祠有石刊墨人骚客多赋凭吊”即此。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1843-1847年),由时任肤施县(今延安)县令陈炳琳主持重建,并书“少陵川”三个大字镌刻于崖石之上。数百年来,杜公祠早已成为一方名胜。2014年延安市人民政府在原址基础上重新扩建;建筑以仿唐风格为主体,依据杜甫在延州诗作的意境,运用壁龛的形式,配以仿古元素,再现诗歌划时代的意义。
杜公祠是延安的一处文化旅游景区,景区由杜甫祠堂、诗史堂、少陵阁、诗魂轩、碑廊以及摩崖石刻等几部分组成。景区有后人对杜甫评论的书籍、古善本共计548册;匾额、楹联等题刻,邀请中、省知名书画家题写;尤其是匾额“杜公祠”及大门楹联、杜甫生平是由“中国杜甫学会”原会长、全国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以95岁高龄,撰联并题写的。景区殿宇高大巍峨,胜迹焕然一新,供游客登临凭吊,抒发思古之幽情,感慨盛世之壮举。
洞门
这座石洞门就是当年肤施县令陈炳琳修建并保存至今,石门上镌刻的这幅匾额“唐左拾遗杜公祠”和楹联“清辉近接鄜州月,壮策长雄芦子关”就是由陈炳琳在道光丁未年(公元1847年)所题写。
杜甫祠堂
这座祠堂便是杜甫当年枕鞋夜息之地,人民为纪念他所建。我们看到的这幅楹联也是陈炳琳题写:匾额“北征遗范”和楹联“忠不忘君,稷契(xiè)深怀寄诗史;清堪励俗,鄜延旅寓洁臣身”外面这副楹联“千载清风兴顽儒,一朝诗圣萃延州”。
这座阙楼是“少陵阁”。这里分别陈列着明、清及现代所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杜甫诗集。
主要有:明·杨慎选注的《杜诗选》,明·郭正域批点的《杜子美七言律》,明末清初金圣叹的《才子杜诗解》, 杜公祠的中心建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诗史堂”。杜甫坐像上方匾额:“诗史堂”是陕西省书协副主席王蒙先生题写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杜甫雕像,他端坐在石头上,仰天长叹。
大殿左上部的匾额“诗中圣哲”由陕西青年书协主席张红春女士书写。杜甫生平介绍是由“中国杜甫学会”原会长、全国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以95岁高龄所作的。
碑廊
碑廊现共有十块碑刻,这些碑刻都是选自后人撰写的对杜甫缅怀和评价的诗词,由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刻在石碑上面。
诗魂轩
“诗魂轩”内摆放着历代作家评论杜甫的一些书籍。